2013年11月28日08:4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市场机制不健全是制约原创的根本
要找到差距的根源,首先要回答优秀模式节目的特质到底是什么。
据了解,一些重要国际电视节对模式节目的评估大致包括4项标准:一是特殊卖点,即节目形式是否适合在提案中用一两句话说清楚;二是原创比重,即节目的新意在哪里;三是节目的结构和流程是否清晰,是否具有稳定的系统性;四是可复制性,即节目能否被复制到各个国家的播出平台,不做或做少量变动就能被其他文化语境接受。
以此对照,国内目前的原创节目与国际优秀模式节目的差距显而易见。虽然今年以来,以河南卫视《汉字英雄》、中央电视台《汉字听写大会》为代表的一系列汉字听写节目在国内受到了欢迎,但要对其进行模式化,进而在非汉语地区推广,并非易事。而在中国已经热播许多年的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等节目,则由于过度依赖主持人、缺乏结构和流程的系统性,而不具备模式化的基础条件。
对此,湖南电视台制片人洪涛认为:“国内电视台商业意识的薄弱,严重阻碍了节目的创新、生产和输出。也正因如此,引进模式节目的过程实际也是我们向别人学习先进理念和经验的过程。”
更多人将中国节目原创能力的不足归因于优秀人才队伍的匮乏,而人才匮乏最根本原因则在于市场机制的不健全。
“模式节目的制作需要先进的市场化理念和工业化生产制作流程,人才、理念和工业化生产方式都是在市场机制下形成的。但在中国,真正具有这样的理念和制作水准的人才是非常缺乏的。”英国ITV大中华区高级执行主任王楠说。
英国伦敦被称为全球电视界的“模式之都”,世界各国的模式节目公司都在这里设有分公司。这一核心地位的形成,有赖于英国电视业长达50年的制播分离经验,充分的市场竞争和淘汰机制为其电视行业提供了充沛的人才储备。
“而在国内,制播分离才刚刚开始不到10年,人才没有进入市场,没有淘汰和激励机制,这无疑阻碍了人才的培养和成长。这样一来,由于市场观念缺乏,团队执行力不到位,再好的节目创意也会被毁掉。”杜昉说。
另一方面,刘熙晨也指出,无论人才的培养还是节目的打磨,都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在欧洲,负责每个工口的工作人员都非常专业,他们往往在一个岗位一干就是十几年,丰富的经验确保了节目的高质量。而在国内,制作团队的人员往往是今天干这个,明天干那个,看似什么都会,却什么都不精。”
上一页 |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