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三代学人九年辛劳不寻常——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专家们

2013年11月26日08:5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自2004年4月启动至今已经超过9个年头。回首九载,累累成果令世人瞩目。10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5卷本《列宁专题文集》,新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等一批经典著述陆续编译出版,《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和《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学习导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读本》、《科学发展观学习纲要》等一批重大理论辅导读物相继推出,《理论热点面对面》等系列通俗理论读物接连面世,《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政治学概论》、《社会学概论》、《新闻学概论》、《中国近代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西方政治思想史》等一大批高校重点教材也已进入课堂,近5000篇相关理论文章在主要报刊陆续发表。中国记协名誉主席、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邵华泽说起这一工程感慨万千:“成果丰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思想建设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

翻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名册,可以看到,这里汇聚的600多位课题组专家,无一不是学术界、教育界、研究机构中成就卓著的学者。据统计,直接参与这一工程的专家共有3000多人,间接参加的学者人数高达数万人。正是这支优秀队伍,以丰厚的学养、坚定的信念、执著的追求,兢兢业业,不辞辛劳,全身心投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终于迎来丰收的季节。

光荣的使命  艰巨的任务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被人亲切地称为“马工程”。“马工程”由中宣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中央党校、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编译局等作为主要参与单位承担各项任务,一批思想理论界的领导同志和资深专家组成工程咨询委员会负责审定。同时,还专门设立工程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工作。据工程办公室负责人介绍,9年多来,各主要参与单位认真负责,精心组织,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参与这一工程的很多专家都已入古稀之年,耄耋之年的也不在少数,他们辛勤耕耘大半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中早已成就斐然,但对这一工程仍一往情深,以学术拓荒者和奠基人的身份发挥重要作用。在他们的心目中,没有什么比完成这一使命更值得付出心血。就在记者采访的这段时间,有的学者去世了,有的教授病倒了,还有很多人患有眼疾。据他们的同事介绍,这些德高望重的学者即使在病榻上仍在审阅书稿,辞世前依然念念不忘工程的进展,有的教授大病初愈就惦记着工程委托的工作。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杜厚文教授虽在病中,还在与记者谈论工程的意义。

为了不辜负党中央的重托,让“马工程”达到高标准,工程咨询委员会的委员对所有著述和教材严格把关,9年多召开了上百次审议会,审阅了各类书稿和选题,提出了10万多条珍贵意见。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汝信已是80多岁的高龄,参加审稿会90来次,写出书面审稿意见100余次,查阅的相关资料更是不计其数。国防大学原副校长侯树栋已经安装了心脏起搏器和多个心脏支架,但经他审改过的手稿,总是标注得清晰而细致。

83岁的中央党校原副校长邢贲思一直把“马工程”排在工作的第一位,对所审议的每一部书稿都字斟句酌。2009年,他又担任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编写组首席专家,更是忙到了几乎没有休息日的地步。他清晰地记得咨询委员会每次会议的情形,“我一共参加了95次会议,不仅审阅了一大批译著和教材,还要审定根据社会需要而编写的各种读本,从政治上、理论上、学术上把关。各类书稿少则20多万字,多则60多万字。我们先从提纲开始审定,有的提纲审定多次,还要写出书面意见;写成书稿以后再次审阅,审阅常常只有半个月的时间,可谓时间紧、任务重。到了这个年纪,我更愿意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上老有所为,这也算是自我价值的一种实现吧。”

与他们交谈,你会发现,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热爱,早已融入生命,这种热爱,来自于深刻的思想领悟与理论认同。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杨春贵说,“马工程”体现的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观点,回答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追求中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进程,总结的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对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意义重大,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工程。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者,全力投入这项工程是职责所在,作为党员,更应该视为一种信任和荣耀。

很多专家认为,正因为“马工程”的实施,才让他们能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上,投入如此之多的精力,下如此之大的功夫,产生如此众多的重大成果,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下一页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