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6日08:5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奉献的精神 端正的学风
2009年底的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中央领导同志同200多位专家学者欢聚一堂,共同庆贺10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5卷本《列宁专题文集》出版。理论界普遍认为,总字数近800万字的两部文集编选精当、译文准确、体例新颖、注解翔实,同以前出版的马列著作相比,具有更加鲜明的时代特色,代表了目前我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的最高水平。这两部文集不是简单地把相关著作汇集起来,而是凝聚众多专家学者的智慧,从事的是极其艰苦复杂的创造性劳动。两部文集目前发行量已近4万套。
为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研究,“马工程”集中了200多位专家,设立了18个子课题进行分类研讨,对经典作家的一系列重要观点进行追根溯源的梳理,对国内外理论界各种观点进行分析鉴别,推出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报告,为工程的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打下了基础。“马工程”还确立一大批专门课题,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形成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理论成果和对策建议。《理论热点面对面》等系列通俗理论读物受到普遍欢迎,年发行量突破500万册。
参与“马工程”,不但要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还要深入研究相关学科的专业,掌握丰富的学术资料,实事求是,钻研问题,有所创新。对每一本教材都要开几十次的统稿会,反复修改;有的最后仍不满意,干脆推倒重来。每位专家都有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但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尤其是课题组首席专家,作为学科带头人,更要综合各类观点和意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和团队作用。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唐凯麟曾经每个月都要为“马工程”进北京6次或7次,手头的其他工作全部让路。“我们编写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工程的第一部教材,作为统一的高校教材,不能仅仅表现个人的研究成果,也不能只从个人的意愿出发,而是要反映国家意志和创新成果,要反映广大教师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字数还不能太长,这就需要我们广泛征求意见,集中各方思想,浓缩出精华。我们提出了几十个提纲,有时争得面红耳赤,最后才达成共识。我认为,编写这样的教材必须具有奉献精神,还要团结协作,学风端正,如果顾及个人名利,恐怕很难完成。”唐凯麟这样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汇聚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最新成果,是一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高质量、高格调、高标准的精品教材。”这是各方面专家对这部著述的评价。
北京大学教授赵家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首席专家,既要照顾中风患病的老伴,又要主持编写教材,还要参与两套文集的编译,为其他教材提出意见。他说,大家都是专家,都有自己的研究心得,写得要深入浅出,在度的把握上也必须到位,这就需要首席专家和召集人具备较高的协调能力与学识的驾驭能力。如何求同存异,确实很考验人,“有人说这是苦差,一点都不假,但再苦也要承担,因为这关系到高校思想理论建设,来不得半点马虎。”
在《马克思主义史学经典著作导读》课题组里,首席专家、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沙健孙制定了三条“军规”: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施编写;以严谨的科研态度对待编写;必须亲自撰写,不得请助手或学生代劳。《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已经改到了十几稿,但课题组主要成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新仍不满意,依然觉得有继续提高的余地,在样书上,他用黑、红、蓝三色笔标注出了错漏和修改意见。“从2009年开始,我们已经修改了15稿。”他说。
学风不正,是近些年一直困扰教育界和学术界的大问题。“过去有些教师为评职称,可以编写几部教材,抄袭之风盛行,粗制滥造的产品不少。这次由工程统一编写出版高质量的教材,不仅提高了高校思想理论建设的水平,也改善了教材编写中的学风。每次写作都是艰苦的创造,而且都做到了言必有据,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实在功不可没。”唐凯麟说。
甘于奉献,学风端正,可以说是各课题组专家的精神写照。
上一页 |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