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绪箕:百岁老教授,百年飞天梦
范绪箕与人类现代航空航天史几乎同龄,中国人的飞天梦伴随他整整一个世纪,起起落落,终得一圆。这位百岁老教授坚持每天上班6小时,仍在从事飞船热防护材料的科研。
范绪箕与学生们最近五六年主攻的课题,是为神舟飞船返回舱造一件特殊材料构成的“防火服”。目前,我国返回舱外包覆烧蚀材料,每次返回地面都像被烤焦一样,只能起一次性防护作用。范绪箕在研发运用纳米孔材料的隔热纤维,飞船“脱下衣服,打磨一下,可以再穿,成本更低”。事实上,范绪箕从校长之职退居二线已28年,可他“解甲不归田、自愿做奉献”的老年理论,支撑他从未驶离追梦圆梦的人生航程。飞天梦,对范绪箕而言,永远是“进行时”。他直言,有人愿意买现成的,不愿自己做。其实我们完全有能力创新创造、先“赶”再“超”。“不能老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要赶快走到前沿去,实现空天强国的梦。”
秦怡:以银幕形象记录民族追梦史
秦怡,91岁。16岁离家奔赴抗日前线,在抗日救国中开始了长达 70余年的演艺生涯,先后主演了30多部故事片。她始终关注我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关心青年演员成长。她不计名利、不顾病痛,致力于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年过九旬的她生活重心永远围着电影转,还打算再拍一部电影。
“剧本是我自己写的,写的是一群知识分子,里头有中国科学家,也有外国专家,他们为了青藏铁路的建设长年在高寒地区做科考工作。我想写一群人,他们有学问、有专业知识,他们在自己的人生中也遇过不少苦难,但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没让他们退缩,因为他们心里惦记着国家荣誉、人民利益。”因为要写青藏铁路建设,她前几年就开始材料研究,今年春天正式动笔,一个半月写成了2万多字的剧本。“还要一点点去丰富它”,秦怡说,剧本叫做《青海湖畔》,导演和主要演员,她已有意向和人选。
刘仁福:“为人民,几十年”要代代传
松江干休所,84岁的刘仁福坐在沙发上。一谈到当年的 “好八连”,老人眼睛放光,嗓音也亮堂了:“八连组建第一天,第一课上的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句“为人民服务”,从刘仁福还是一个毛头小子起,就在他心里扎下了根。离休多年,刘仁福还是会去学校、街道讲“好八连”的传统。
“‘好八连’与当年一样,却也不一样了。”今年4月“好八连”命名50周年纪念日,作为第一任指导员的刘仁福高兴坏了。再次站在“好八连”的演练场上,看着新一代八连兵攀爬速降、摩托演练,他分明感到,这个连队依然如他当年一般纯朴,能咬牙坚持、会艰苦奋斗,不一样的却是“更厉害了”。更让刘仁福欣慰的是,好八连“艰苦奋斗”的传统没丢掉,它表现为一种坚韧不拔的进取劲头。他说,中国梦需要强大的军队来保障;而强军梦,仍然需要艰苦奋斗。保持和发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与作风,这不仅是对八连,对部队,也是对每个人说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