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一滴写大爱
降巴克珠不但真实,而且真诚,热心帮助战友,真心奉献军营,爱心回报社会,以实际行动树立了人民子弟兵的良好形象。
降巴克珠的爷爷罗布长寿牺牲在剿匪战场,政府和乡亲们没有忘记他,尽力帮助这对失去家庭支柱的孤儿寡母。作为回报,降巴克珠的奶奶经常带着年幼的儿子,帮乡里乡亲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降巴克珠的父亲罗布扎西就在这种爱的循环中长大。这种爱的传递,自此从未间断。他对乡邻有求必应,政府每年抚恤的米面粮油,常被他送给村里有困难的人。家里的农具都是先人后己,就连原本准备买牛、买拖拉机的钱,也被他借给了受灾的人家。2003年,他在帮乡亲干活时右手被炸掉,没要任何补偿。伤好后,东家盖房、西家收地,还是少不了他的身影。乡亲们都亲切地叫他“扎西管家”、“大好人”。
在父亲的影响下,降巴克珠担任代课老师时,孩子们打碎了玻璃,他垫钱给装上;孩子们缺少文具,他掏钱给买来……降巴克珠成了最受孩子们欢迎的老师,以至于他讲“保护树木,防止水土流失”的道理,孩子们回家后纷纷闹着不让父母砍树。
从川西高原入伍来到长白腹地的这支部队,是全军、军区学雷锋先进单位,曾涌现出马定夫爱民模范连、扶贫致富爱民模范连、学雷锋模范连、爱民模范孙忠杰等一大批先进个人和集体,在家庭和军营的双重熏陶下,更激发了降巴克珠无私奉献、传递大爱的情怀。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部队组织交纳特殊党团费。在父亲劳动困难、家里盖房子急需用钱的情况下,降巴克珠毅然捐出了1500元。2010年通化地区遭遇50年一遇暴雨,部队随时准备抢险救灾。降巴克珠在日记中写道:“我是党员、是班长,危难时刻必须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部队接到抗洪命令准备出发时,连里考虑到他正发高烧、打吊瓶,决定让他留守。听到紧急集合的哨音后,他偷偷地拔掉针头,追上了抗洪队伍。连续30多个小时,他始终奋战在抗洪保堤第一线,带领党员突击队及时排除3处险情,救助受困群众10多人。洪水过后,驻地自来水管线被冲毁,群众面临饮水困难,他又主动请缨加入送水队伍,挨家挨户、楼上楼下为居民送去饮用水,肩膀都磨破了皮。由于表现突出,他被评为“抗洪抢险先进个人”。
2010年9月,降巴克珠休假回家得知村里老人泽仁曲珠无儿无女、老伴去世、身体多病,就主动上门认泽仁曲珠为奶奶,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一有空就往她家里跑,帮着干这干那,一干就是一个假期。归队后,他始终放心不下,经常打电话询问她的情况。看到儿子热心助人,母亲非常支持,鼓励他说:“这样的奶奶认得越多越好。”
第二年5月,部队在柳河县红石镇野营驻训,降巴克珠所在连临时住在一所小学校里。降巴克珠的隔壁住着学校护工王大爷老两口儿。两位老人体弱多病,都患有慢性肺炎,儿子在外地打工,很少回家照顾他们。降巴克珠带领全班战士轮流照顾这两位“空巢老人”,帮他们洗衣服,给他们洗头洗脚剪指甲。一天夜里,王大爷病情加重、咳嗽不止,降巴克珠叫醒本班的两名战士,将老人背到村卫生所,并为他付了医药费,一直照顾他到天亮。王大爷连声道谢,降巴克珠对他说:“您的儿子不在身边,我们都是您的亲儿子。”
去年3月的一天,降巴克珠在电视上看到一则“小文俊救妈妈”的新闻,讲的是一个五岁男孩父亲病逝、独自照顾病重母亲的故事。孩子的孝顺和坚强让降巴克珠很受感动,萌生了资助他的想法。他带头在连队发起“帮文俊、救妈妈、献爱心”倡议,全营官兵共捐款近6000元,降巴克珠一人就捐了1000元,还特意给小文俊送去营养品、幼儿读物和玩具。在降巴克珠的带动下,更多的官兵和社会好心人加入到献爱心行列中,军地共捐款5万余元,又帮助他家整修了房子,为他选好了幼儿园。小文俊的母亲逢人就讲:“是解放军救了我的命、救了我们家。”(董鹏宇)
![]() |
相关专题 |
· 人物事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