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全面升级
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综合多位受访专家意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聂高民、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龚维斌等多位研究者为本刊记者分析说,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
中央党校教授谢春涛进一步为本刊记者分析说,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还是要靠制度,靠在国家治理上的高超能力,靠高素质干部队伍。“治理者能力、水平的高低,体制机制是否科学合理,都将直接决定着改革目标的实现与否”,只有国家治理体系稳定健全,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才能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出是建立在对改革整体推进的思考定位之上,摆脱了过去分项改革的局限。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定位非常高,提出了宏观大战略。”按照刘春的理解,这标志着,改革阶段的变化也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国家治理水平也将是检验社会制度是否完善、是否定型的重要标志。本文来源:瞭望观察网
许耀桐补充说,治理与管理不同,国家治理,一是从过去的单一主体变为多主体,国家管理者、人民群众、各组织、各单位,都将是参加国家治理的主体;二是渠道多元,治理既有从上到下,也有从下到上,甚至可以从中间向上、向下延伸开来、铺展开来,国家治理标志着方式方法上的变化,例如全会明确了协商民主的若干形式;三是现代化,治理体系和能力将更加科学、更加民主,同时也要更加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
胡鞍钢认为,全会提出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理念,使我们对什么是现代化、如何实现现代化有了新的认识,这有助于使改革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我们不仅需要物质的现代化,而且更需要国家制度的现代化,这就如同提供新鲜空气。有了‘新鲜空气’,所有人都将受益,没有这样一个新鲜空气,所有人都会受损。”
“当国家治理体系建立起以后,就要求包括政府、企业等在内的市场经济主体拥有现代化的治理能力,能够跟得上现代社会的发展。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相辅相成的,简言之就是不能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包揽一切的低水平、低效率上”,严书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