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专题报道>>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013年11月18日15:53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7年攻坚“决定性”制度完善

“全会首次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落脚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富有创意地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一次重大创新。”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认为,这意味着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让体制机制与根本制度、基本制度更加适应、更加吻合,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更具活力,并能够与时俱进。

采访中,多位研究者回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过程,其正是源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改革实践。2011年胡锦涛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讲话中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2012年党的十八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首次写入报告,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进程已经步入全新境界。

多位受访研究者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是抽象的,不是笼统的,而是具体的,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的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具体来看,我国已在政治领域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在经济领域,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时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建立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白钢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出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其‘中国经验’、‘中国速度’向世界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不是只有一个模式、一条道路、一种现代化路径;社会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多样化发展,造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奇迹。”

“制度建设是个渐进过程,与中国的历史、基本国情、发展道路、现实挑战等紧密结合”,张立群认为,全会已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基本特征勾画清晰,即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未来7年正是这一制度走向成熟和定型的关键阶段。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韩保江向本刊记者解释说,所谓成熟和定型就意味着,制度体系在横向上,就是五大建设的制度体系要配套;在纵向上,就是从上层的国家治理制度,到中层的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制度,再到基层的企业、私人的各种产权制度,三个层次的制度建设要相互协调。

尤令张立群感慨的是,全会已将制度成熟、定型后的前景进行了描述:即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责编:程宏毅、常雪梅)


相关专题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热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