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综合报道

新闻发布制度走过十年,面对新形势——

新闻发言人 争夺话语权

 朱卫禄  赵  兵  王夕旻

2013年11月11日08:2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  沈丹阳  

报忧比报喜更重要

当前公众对信息公开的需求与日俱增。不再满足你开不开口,而且一开口就要说出真相;不仅要你原则的表态,而且要说出来龙去脉;不仅要你坦陈问题的要害,还要拿出解决的措施和结果。

公众的需求在提高,但仍存在发言人“不会说、不愿说、不敢说和说错话”的问题。一是沿袭过去封锁信息的方式,出了事就堵、瞒、躲、赶,导致媒体失去了话语权,公信力受损。二是遇事着急忙慌随便说,造成的“次生灾害”比事件本身的危害还要大。前者叫不敢说,后面叫不善说。以前的看法是要“多做少说,只做不说,做等于说”,“言多必失,祸从口出”,却不知时代变了,未说未听,等于没有发生,只做不说等于你没做,不说等于有鬼,沉默等于默认。因此现代信息社会要求领导干部四个字:会做善说。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新闻发布语言居高临下,习惯说没有错的空话,只报喜不报忧。殊不知在老百姓心目中,没有真正的批评,就不能令人信服。

全国公安文联副主席、公安部原新闻发言人  武和平

全员培训比单兵突进更重要

新闻发布的效果优劣与新闻发言人能力和水平的高下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全部。换句话说,新闻发布不仅仅是新闻发言人的工程,还是主要领导的工程,是一把手的工程。道理很简单,新闻发言人不是自然人,是机构与组织的代表,他的发言需要得到一系列制度和机制的保障。大量事实表明,一把手重视程度比较高的政府部门,新闻发言制度比较健全,新闻发言人也能充分发挥作用。

因此,持续多年的新闻发言人培训,是不是可以换一个思路,在对发言人进行岗位培训的同时,重点面向部门和单位一把手,对他们进行危机应对意识的培训。

此外,还应该树立全员培训的观念。以前新闻发言人主要借由媒体平台发布信息,今天已经进入媒体社会化的时代,需要对广大政府官员进行2.0媒介素养,以及信息发布能力和危机应对能力的培训。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程曼丽

新闻发布制度十年大事记

2013年10月,《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发布,提出国务院各部门要建立健全例行新闻发布制度

至今,国务院74个部门和29个省区市已建立起新闻发布制度,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新闻发布工作。10年来,累计有540余人担任过中央部门和各省区市政府的新闻发言人

2013年9月2日,中央纪委和监察部官方网站开通,首次披露中央纪委监察部的组织机构设置及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程序

2013年7月,国办印发了《当前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明确提出,“争取2015年之前全面实现全国市、县级政府全面公开‘三公’经费” 

2010年6月,中央宣传部等中央部委的11位党委新闻发言人集体亮相,受到国内外舆论的高度关注

2008年底,中央政府部门和地方省市一级全部建立了政府门户网站

2007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原则,该条例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2006年,教育部、公安部、卫生部率先开始进行新闻发言人定时、定点、自主新闻发布

2004年1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首次对外公布了62个部委和75位新闻发言人的联系方式

2003年9月,国务院新闻办组织了第一期全国新闻发言人培训班,来自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的100多位发言人参加了培训  

2003年初,中央提出建立健全国务院新闻办、中央各部门、各省区市人民政府三个层次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

《 人民日报 》( 2013年11月11日 10 版)

上一页
(责编:王金雪、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