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韶关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加快粤北地区中心城市建设

广东韶关芙蓉新区管委会今日挂牌

范琛 谷立辉 黄德山 黄云伍

2013年10月28日08:51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芙蓉新区管委会今日挂牌

山水特色与文化传承并重

随着芙蓉新区规划的逐步完善,起步区芙蓉新城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同步进行中。目前,芙蓉新城已完成投资额约30亿元,建成韶关大道、百旺路、芙蓉大道南、16号路、32号路(一期)等市政主次干道以及市公安局、城市规划展示厅、武广客运韶关站等一批公共配套设施。

据了解,为了完善新区的配套设施,韶关市公路局一直在推进路网施工,预计明年总共有十一条公路开工。为解决新区家庭子女入学问题,广东韶关实验中学正处于紧张建设之中,预计明年9月开始招生。据了解,该中学将按省一级以上标准设计和建设,学校占地约300亩,规划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总投资将超过5亿元。学校建成后,可同时容纳120个教学班、6000名学生就读,将提高韶关市区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率。据悉,芙蓉新区正在招商引资,准备建立一座综合性大型医院,由民间投资、政府管理,以满足未来新区人口聚集的需要。此外,目前一批金融机构表示了要进驻芙蓉新区的意愿,选址也已经基本确定下来。

随着新区人口的增加,对文化设施的要求必然日渐增长。去年年底,芙蓉新城“三馆”奠基。“三馆”项目位于芙蓉新城所确定的中南部核心区域——武广韶关站前、新区规划东西向金融商业及公建服务设施轴线上,总建筑面积达4万平方米,主要用于建设图书馆、档案馆、文化馆及配套设施等。“三馆”项目是韶关2012年为民办实事之一,预计在2014年完成主体工程,届时将是韶关市最大的文化设施集群。

随着新区起步区建设日渐成熟,新区安置区建设也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目前,芙蓉新城辖区内的赤水村委安置房建设项目已基本完工,西联和芙蓉村委的项目已经开工,剩下下胡和车头村的项目预计年底前动工。各村新建安置房整体设计让村民全程参与其中,实行民主管理,维护村民利益。

考虑到韶关旧城区的公共活动空间不多,大型活动场所仅中山公园一处,新区将大大提升开放式绿化广场的面积。新区不仅规划了市民公园、盆景山公园以及石背窝绿道休闲公园,还在滨江路旁边设了一条宽300米、长3公里的滨江景观带,全部作景观绿化之用,占地达1000亩。据了解,该滨江景观带目前正在设计,设计完之后将立刻动工。而石背窝项目充分利用石灰岩岩溶凹地,依托山体、林带、水、田园形成生态间隔,将成为新城“绿肺”所在。

展望未来的芙蓉新区,它将依托天然的生态和交通区位优势,充分发挥产业关联度和集聚度扩大效应,成为推进韶关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驱动器。一座以北江为纽带,体现自然与人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充分延续历史文脉的现代、大气的城市新中心和商务中心正在崛起。

观察

新区建设应发挥宜居优势

从韶关高铁站驱车仅数分钟,就能到达正在建设的恒大和碧桂园等住宅小区。在恒大城小区内,绿化带、池塘喷泉等小区配套设施已经完工。一位当地市民指着一座正在施工中的建筑物告诉记者,这是该小区内的体育场馆,而这样规模的体育场馆,在韶关市内的住宅区是极为少见的。

这一细节或许正反映了整个芙蓉新区未来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宜居。在关于起步区芙蓉新城的规划中,记者注意到,各项与城市生活品质息息相关的配套设施被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如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备受关注的“三馆”建设,以及占地面积达1000亩的滨江景观带等等。如今,连住宅小区内都能拥有一座堪比小型城市体育馆的大型体育场。相比之下,拥挤的小岛旧城区上活动空间极其有限,制约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新区规划建设的变化,体现了城市规划理念的进步,更体现了韶关打造宜居城市的决心。

优良的生态环境优势,是韶关城市的一块“金字招牌”。如何把这块招牌产生的影响和效益有效地移植到新区建设之中?这还需要坚持绿色发展模式,持续、有效地发挥韶关的生态宜居优势。维护生态居住环境固然需要长时间、高成本的投入,然而,它所产生的可持续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将为整个芙蓉新区注入一股生机与活力。

我们欣喜地看到,新区建设的规划图上,住宅小区被众多绿化带围绕,民众的生活设施和文化、体育场馆已经在定点建设,医院、学校等生活配套正在相继进驻,这些都是维系一座新城持续发展的重要元素。

我们期待芙蓉新区崛起之日的到来。

专家视点

韶关市区作为韶关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应该从提高自身对于产业和人口的吸引力及承载力入手,推动城镇化发展。按照“扩容提质、完善功能、改善环境、提升品位”的要求,提升市中心城区的人口和产业承载力、综合竞争力以及对县(市)的辐射带动力。芙蓉新区的建设是推动韶关城镇化发展的重中之重,它既能提高城市承载力,同时由于有项目和产业的带动也能提高城市对人口的吸引力。我们应该按照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的原则,推动芙蓉新区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共同发展。加快核心区芙蓉新城的基础设施、交通体系、产业园区、物流基地、商贸中心、行政中心、住宅小区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把芙蓉新区建设成为区域行政文化商贸中心、广东制造业基地、全国重要交通枢纽、广货北上商贸物流基地、全国生态旅游休闲目的地。

——欧阳建国(中共韶关市委党校教授)

韶关老城区中心用地趋紧,空间扩展有限。未来城市空间扩展将以芙蓉新区建设为重点,加快“一中心五组团”的构建,扩大建成区的人口和空间规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设施,不断加强中心城市的集聚与辐射能力。

与此同时,需大力推进县域经济和城镇化的发展。县城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景观美化为重点;中心镇以特色资源与特色产业开发为抓手;小城镇以提供服务为核心,增强城镇吸引乡村人口的能力。与中心城区扩容提质相结合,形成“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小城镇”四级城镇体系,共同促进韶关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建设具有山区特色的城镇化实验区。

——薛德升(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相关专题
· 地方要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