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刘小明,陕西宝鸡人,1964年5月出生,1982年9月入伍。生前任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指挥军官基础教育学院教学科研办公室主任。长期超负荷奋战在育人一线,身患多发性骨髓瘤仍坚持工作,最终倒在岗位上。
一个人需要怎样的坚强,才能常年与剧烈的疼痛抗争,直到脊椎被病魔侵蚀折断仍在工作岗位奋战!
一个人需要怎样的执着,才能病危时仍满心牵挂工作,直到手书遗言完成使命传递才安然离去!
这份坚强与执着属于刘小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一位普通的“园丁”。
脊椎可断,军人的精神脊梁不可折
疼!又是一阵钻心的疼!
2013年4月9日凌晨,忙碌了一天的刘小明放下手中的文件准备休息,背上的阵阵剧痛让他难以起身。
腰疼是刘小明多年的老毛病,近半年来身体越来越不听使唤。几次尝试起身未果,刘小明不得已叫醒妻儿把自己搬上了床。
那一夜,剧烈的疼痛阵阵袭来,虽然刘小明一声不吭,但豆大的汗珠很快浸湿了枕头和被褥,此情此景令妻子单小燕心如刀绞。
这几年,单小燕已经不知多少次劝丈夫去医院检查。尽管刘小明觉察到了身体异常,但这几年正是信息工程大学转型关键期,从理学院军事教育训练系主任到指挥军官基础教育学院教科办主任,刘小明肩负着为大学培养初级指挥人才探路的重任。如山的使命让刘小明一刻不敢懈怠,“5+2”“白加黑”成为年复一年的常态,检查身体成为一拖再拖的难事。
“不能再拖了,去医院!”单小燕这一次再也不顾丈夫的劝阻。天刚蒙蒙亮,她便找来轮椅推着已经难以自主行动的刘小明,赶往解放军第153医院。
CT、核磁共振……结果很快出来了。看到片子的一刻,放射科副主任医师王晓辉愣住了:脊椎和肋骨多处病理性骨折。这样一个危重病人竟还在工作,这分明是玩命!
经过会诊,刘小明被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晚期。
消息传来,大家震惊了:前一天,他还和大家一起研究工作;近半个月,他几乎每天都出现在训练场和靶场……
医生说,骨髓瘤的疼痛是难以忍受的一种痛,没有人知道刘小明是怎么长期扛过来的。
入院后,刘小明病情迅速恶化,很快就因严重的并发性肺部感染插上了呼吸机。4月19日,医院第一次下达了病危通知书。刘小明的生命开始倒计时。
此时的刘小明已经不能开口说话,意识清醒时也只能用笔写下心里话。然而,翻遍刘小明两个多月里写下的50多页“遗言”,竟然都是这样一些话:
“混编学员营是学员管理模式的创新,要抓紧完善配套措施……”“学员野外驻训一定要从严从难……”尽管随着时间推移,字迹越来越难辨认、语句越来越简短,但刘小明对事业的挚爱却越发清晰,对战友的嘱托越发深沉。
人面对生死才能洗去粉饰与铅华,刘小明直到弥留之际仍满心牵挂工作。
5月8日,刘小明49岁生日。学院领导同事来到病房送上生日祝福。当刘小明在祝福视频中看到毕业学员又一次在全军联考中成绩优异时,这个再疼都没有掉一滴眼泪的汉子,眼角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学院院长段小正说,只要有领导同事去探望,刘小明提到的全都是工作,并不止一次写下“回归学院大家庭”“回到工作岗位” 的字样。医院肿瘤科主任杜芳说,他不像一个生命即将终结的病人,更像一名随时准备冲锋的战士!
6月16日8时44分,了却牵挂的刘小明,平静地走完短短49年的人生旅程。67个昼夜,50余张手稿,刘小明完成了一名党员、一名军人的使命传递、事业交接。
噩耗传来,学院上下一片悲痛。一位老教授含泪挥毫: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锻造信息英才;使命如山,精神如炬,尽显英雄本色!
![]() |
相关专题 |
· 人物事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