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吴思瑶
镜头二:串百家门,吃百家饭,解百家难
吴金印爱攀穷亲戚,好交穷朋友。在唐庄镇工作,吴金印很少在机关呆着,更喜欢串百家门,吃百家饭,一边帮老乡挑水、扫地、烘火,一边了解基层情况,每天都按时给老百姓交饭钱。
吴金印在砂掌村蹲点时,看到五保户武忠体弱多病,便住进了他家,跟老人床挨床,铺挨铺。
他见老人走路一瘸一拐。便问,“大爷,您咋啦?”老人不好意思地冲他一笑说:“没啥事儿。”吴金印搬起老人的脚一看,发现有个脚趾甲,弯弯地长到了肉里,外边儿都磨出了老茧。看罢,吴金印就马上烧了盆热水,忙着给老人洗脚。随后,又用小刀轻轻地,一层一层地将老茧割去……
老人感动地说,“就是有个亲儿子,也不一定能像金印这样对待我!”
有一年冬天,寒风呼啸,冰冷刺骨。吴金印到大司马村检查防火工作,老远就看见一对母子吃力地抬着一个坐轮椅的残疾人蹒跚而行,他急忙上前帮忙。细问之下,得知残疾人叫韩志明,高位截瘫,家里经济十分困难。好不容易借钱盖起一座房,但村里搞规划,占了他家门前的路,让他走邻居家的院子。院里道路坑洼不平,坐轮椅出入很不方便。每次穿过院子,娘俩都得抬着轮椅过往。
第二天,吴金印就带着镇上的干部来到村上,为韩志明修了一条从家里直通大街的路。从此,吴金印和韩志明交上了朋友。夏天下雨,房子漏水,吴金印出钱帮着修。冬天,他把自己的新棉衣、新棉被送到韩家。吴金印每次来探望,韩志明都紧紧地拉住他的手,总有说不完的心里话。
当地人说,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讲一天都将不完。
镇上和村里的干部说,老吴不仅自己带头生活在群众中,还要求大家都走到群众中去。为了形成制度保障,他特意制了一个表,给每个干部规定了每个月在群众家住的天数。一月一检查,住不够的干部要挨批评。
老吴的“感言”:“老百姓养一头猪,一年能挣几百元;养一只鸡,一年能攒一罐鸡蛋。咱们当干部的,吃的是群众的粮食,花的是群众的税收,如果不替群众办事儿,还不如一头猪、一只鸡!”
相关专题 |
· 吴金印:踏遍青山情未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