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教师勇于开拓、钻研教艺,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做到教学相长,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比如,刚才发言的陈美荣老师,以特岗教师的身份走上教师岗位,从教4年来,探索了“团组教学模式”、“积分制课外阅读教学管理”等教学办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陈老师对学生非常关心,多次到居住在麻风病传染区的孩子家中家访,以实际行动给孩子带来温暖,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今年被评为“全国师德楷模”。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陈文均教授把国内外先进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创造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时段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陈教授为此获得了“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的称号。
特别是农村教师扎根山乡、无私奉献,全省70%以上的教师在农村中小学工作,很多地方条件十分艰苦,有的地方给学生上课需要翻山越岭、长途跋涉,有的地方甚至连生活用水都成问题,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老师们依然扎根山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默默地为山村孩子的成长成才无私奉献,以自己的艰辛努力,为孩子们打开了知识的大门。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的三都县羊福乡中心小学陆永康老师,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跪着为山村的教育默默奉献,让全村和邻村的孩子一个个都上了学,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新人。红花岗区金鼎山镇扇子林小学校长、“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徐德光,为学生劈开上学路,用白马驮来教科书,他的学校被人们称为“马背学校”。这次表彰的松桃县冷水溪乡石门完小老师甘朝云,因为工作意外身体残疾,但依旧坚持站回讲台,继续为山里的孩子上课,他还经常接济困难学生,甚至为了修建学校,捐出了家里为数不多的几亩高产良田。
在这样一个个鲜活而感人的事迹背后,是我省一支伟大的人民教师队伍。你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在平凡的工作中,彰显出强大的精神力量。有了这样一支队伍,贵州的教育必将蓬勃发展,贵州的事业必将后继有人,贵州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老师们、同志们,到2020年,我省能否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确保“两个100年”目标中第一个100年不掉队,关键在人、关键在教育。这些年来,尽管我省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与贵州事业发展的需要相比,差距还很大,特别是巩固义务教育和“控辍保学”任务艰巨,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中职教师数量不足,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很多困难,等等。解决好这些问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最关键的是要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让广大教师的育人环境更好、发展空间更大,让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宣传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大力宣传接受教育是改变命运、挖掉穷根的根本途径,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要满腔热情关心教师,建立教师工资福利保障机制、成长成才激励机制、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机制、民办学校教师合法权益保障机制,推进教师职务职称制度等改革,认真落实教师绩效工资等政策措施,制定和完善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和住房优惠政策,逐步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要在工资、职称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今后,每三年评比表彰一批为教育事业作出贡献的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尊师重教先进集体和个人,特别是加大对在农村艰苦边远地区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优秀教师的表彰奖励力度,充分发挥榜样的激励引导作用。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使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鼓励大学毕业生到边远贫困地区任教,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高度重视教师培养和培训,大力实施基础教育教师素质提升工程、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工程、高等教育领军人才建设工程,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教育手段如何更新,教育事业用爱哺育、用心浇灌的本质不会改变。教师最大的价值和最高的成就是育人,桃李满天下是教师一生的荣誉、无上的光荣。希望全省广大教师有大爱之心、敬业之志、笃学之风、创新之勇、为师之范,更好地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职责,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富民强省的宏伟事业培养更多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才,创造出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老师们、同志们,教育发展功在千秋,人民教师光荣神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后发赶超、推动跨越,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不断开创贵州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为提升教育质量,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文化、有技术的优秀人才贡献全部智慧和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