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勇
尝试
当前,采取自我管理服务模式的农村敬老院占到了全省敬老院总数的七成以上。
石清理表示,自我管理服务模式以最低成本维系了农村敬老院的正常运行。但这种管理服务模式与分散供养没有太大区别,管理水平低、卫生状况差、生活条件简陋,特别是失能、半失能老人无人照料的问题比较突出。
为了解决农村敬老院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我省部分市县对农村敬老院运营模式进行了有益尝试。
员工待遇 纳入公益性岗位管理
8月27日上午,记者来到了琼海市博鳌镇敬老院。走进院子,干净整洁。长廊上,老人们三三两两地坐在一起纳凉闲聊。娱乐室里,4名老人在打麻将,1名老人在一旁“观战”。
博鳌镇敬老院有工作人员4名,院长陈家灿和护理员莫太霞、何敦叶、曾繁颜。他们一起照顾41名老人,其中9名老人生活不能自理。
虽然工作人员与五保供养对象配比不高,工作压力不小,但由于被纳入公益性岗位管理,还有五项保险,这些工作人员都干得很安心。
琼海民政局有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琼海有农村敬老院16所,管护人员27名,入住老人307名。去年,除因超龄等原因不能纳入的外,琼海将15名管护员纳入了公益性岗位管理,除每人每月领取1500元工资外,还有五项保险保障。此外,琼海除与其他市县一样负责五保供养对象吃、穿、住、医、葬费用外,还将水电柴火等农村敬老院运行费用纳入了市级财政预算。
海口琼山区红旗镇敬老院,通过公益性岗位选配敬老院院长,由院长对敬老院工作进行规划和管理。
目前,该院共有3名管护人员,其中院长工资1300元,并购买五项保险。2名合同聘用人员每月工资1050元。3名工作人员照顾47名五保老人,包括4名失明老人和7名半失能老人。
省民政厅调研报告分析,公益性岗位管理服务模式,优点一是公益性岗位对从业人员的年龄、学历有一定要求,上岗前经过短期培训,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高、责任心较强;二是工作队伍采取公益性岗位与合同聘用制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兼顾工作队伍的稳定性与灵活性。
但这种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工作人员较少,管护不到位现象较为普遍;二是合同聘用人员工资待遇低、流动性大、素质不高,易导致聘用的管护人员责任心不强,服务质量和水平较低。
政府出资 委托社会组织管理
8月28日下午4时,在海口市旧州镇敬老院里,有的老人在院内纳凉,有的老人在看电视,有的老人则到镇上喝茶。
见有生人来,一位拄着拐杖的阿婆主动和记者握手,笑着用海南话打招呼,就像有人来到了自己家。
2011年初,由省民政厅出资20万元、海口市民政局出资480多万元、琼山区民政局出资30多万元建成的新旧州镇敬老院正式投入使用,这是一家集生活、娱乐、康复、健身为一体的养老中心。同时,该院大胆创新管理模式,率先走出一条“政府出资,社会组织托管”的新路子。
托管旧州镇敬老院的海口市琼山区星光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敬老院共有8名管护人员和68名五保老人。
旧州镇敬老院是如何运行的?
工作人员由托管社会组织公开选聘,上岗前要进行岗前职业技能培训。同时,旧州镇敬老院还制定了《敬老院总体管理要求》、《敬老院院民(老人)遵守细则》等十四项操作流程及管理制度:建立敬老院工作人员考评机制、老人自我管理运营机制等。
工作人员介绍,敬老院成立了由院民推选产生的管理委员会,由8人组成,下设膳食采购部、种植养殖部、卫生评比部、文体活动部、治安调解部、财务监督部,负责执行每月议事制度,同时检查监督、评议院长和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敬老院会进行“三项评比”活动,即评比“五好老人” 、“文明院民” 、“清洁房间”,并给予一定经济奖励。
工作人员说,他们对老人采取分级护理办法,提供亲情人性化服务,每天有专人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定时送饭、送水,有专人帮助洗衣、洗被褥。同时,敬老院还与琼山区民政局、琼山区中医院签订协议,在敬老院里设立长期医疗点,建立“医养结合”的养老院模式。
石清理告诉记者,政府委托管理服务模式,目前主要在海口市部分敬老院实行,如旧州镇敬老院和遵谭镇敬老院等。民政部门按入院供养人数,向托管社会组织支付管理服务费用,每年对管理服务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情况兑现扶持和奖励政策,并决定下年度是否继续委托。
省民政厅调研报告分析,政府委托管理服务模式的优点是:管理服务比较规范、专业,老人居住的生活环境比较整洁、有序,对失能、半失能人员的照料相对较好,入院集中供养人员普遍反映比较满意。
但同时,这种模式也有其局限性:一是对敬老院集中供养的规模和人数有较高要求,一般床位应达到60张以上,供养人数不少于50人;二是政府资金投入相对较高,年人均管理经费应不少于3000元。
![]() | ![]() |
相关专题 |
· 地方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