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了“民生为重”的发展路径和“富民强区”的奋斗目标。乌海市结合市情实际,全面推进“8337”发展思路的深化落实,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转型、三个率先、五个乌海”发展战略,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让全市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一、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一)做大园区经济总量。对乌海市来讲,发展县域经济重点在于发展园区经济。乌海将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园区建设和产业升级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一区四园”发展定位,实行错位发展。海勃湾工业园重点发展高精尖煤化工、现代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和高新技术产业。乌达工业园重点发展氯碱化工、精细化工等产业,推动PVC、PVA、1.4丁二醇、有机硅、生物医药等产业链延伸升级。海南工业园重点发展煤焦化工、氯碱化工,培育以煤焦油、焦炉煤气、粗苯为原料下游产业,电石法制PVC、PVA、1.4丁二醇、丙炔醇等产业延伸下游制品和煤机、矿机、化机等机械制造产业。低碳产业园主要做好乌海经济开发区“一区四园”的总体协调指导,重点打造未来承接产业转移、统筹市域经济的重要载体。力争“十二五”末把乌海经济开发区打造成为千亿元的国家级开发区。
(二)着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通过“一化带三化”,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推进煤炭开采、洗煤、炼焦、电力、建材等传统产业新型化。围绕焦炉煤气、煤焦油、粗苯和PVC塑料制品、烧碱、液氯等产业链条拓展延伸项目,实现产品就地加工增值和产业集群发展,推进新兴产业规模化。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特色装备制造等产业,大力发展物流、商贸、金融等服务业,紧紧围绕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形成的118平方公里“乌海湖”,加快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着力推进支柱产业多元化。
(三)大力发展非公经济。目前,乌海非公经济占全市GDP总量的61%,占税收收入的50.5%,从业人员占全市城镇从业人员总数的79%,非公经济已经成为乌海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过去的国有企业改制给乌海发展非公经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自治区关于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乌海非公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乌海将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落实自治区支持非公经济发展意见的实施办法》,从准入门槛、简化融资、减少税收、财政补贴等方面大力支持非公经济发展,力争使非公经济成为乌海转型发展的主要动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