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29日08:1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亲民睦邻,回馈当地公共建设
毕竟要焚化垃圾,虽然人人都知道这是社会所需,但谁都不愿意建在自家门口。为了缓解当地居民的反感,台湾相关部门特别制定回馈政策。
以高雄市仁武垃圾焚化厂为例,回馈措施分成三部分。一是占地每公顷补偿400万元,由当时的台湾省环境保护处拨付5000多万元。二是建厂阶段,台“环保署”提供主体工程建造经费的5%,约2亿余元,建造公共设施。三是营运阶段,每焚化处理1吨垃圾要回馈200元,每年约有4000多万元。
垃圾焚化厂的回馈金多用来为当地修建公共设施,最常见的是利用焚烧产生的余热开办温水游泳池,还有建公园、运动中心、图书馆等。仁武垃圾焚化厂就修建了综合体育馆、户外球场、儿童公园,也补助仁武乡中、小学,用于改善教学设备、改建教室、修建运动场以及校区绿美化等。这些公共设施免费或低价提供给当地居民使用。
当然,完美规划不见得完美执行。回馈的公共设施也有受到诟病的。比如,仁武焚化厂修建的羽毛球馆、游泳池等2007年才完工,比焚化厂主体工程晚了7年。除工程延宕,也有的利用率不高,有的篮球场、图书阅览区、演艺厅等一个月只有几十人在使用,有的甚至无人使用。追其原因,有的公共设施只在上班时间开放,还有的地理位置不佳,如苗栗县大埔小区活动中心毗邻储放无主骨灰的万善堂,2011年全年都无人借用,沦为“蚊子馆”。
除了这些硬性补偿,陈龙吉介绍,焚化厂也会尽可能聘用当地工人。同时,焚化厂也会定期举办活动。比如今年7月,台北内湖垃圾焚化厂举办小学生暑期免费游泳训练;北投焚化炉游泳池则邀请专业人士教导民众池畔急救方法;台中市文山垃圾焚化厂则认养进厂道路清洁,每年世界地球日也都会举办环保活动,与当地居民联谊。也有焚化厂用回馈金为当地居民投保健康险、意外险,或补助当地公共水电费等,回馈金的使用方式越来越务实、多样。
上一页 |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