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零件少、个头小、重量轻,任务载荷和飞行速度为同量级的两倍——

关注·寻找中国创新样本:80后“玩”出新型无人机

2013年08月26日08:1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既然心里放不下,为啥不自己做呢?

哥俩凑8万元创业,研制出国内领先的无人机飞行控制器

中航智的新址,位于北京亦庄开发区的软件数字园内的三层楼上。数百平方米的办公室内几乎没有任何装修,也看不到激动人心的标语;左侧是一排小会议室,中间是公司领导和管理层共用的办公平台,右侧是有些凌乱的研发平台。

公司董事长田刚印身材瘦小,穿一条短裤,用的手机又老又旧。在小会议室坐下后,他直奔主题,向记者讲起他们的飞机梦。

2001年,对飞机充满兴趣的田刚印不顾家人反对,考入北京理工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大学4年,他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鼓捣无人机上,并制作出第一个无人机的大脑——飞行控制器。大学毕业后,田刚印一边工作,一边利用业余时间继续研究飞控器。两年后,这家公司发不出工资,他就和同样处于“失业”状态的大学校友满意合计:“既然大家心里都放不下飞控器,为啥不自己做呢?”

于是,他们租用了北理工一间20平方米的房子作为办公室,研制更小、更好用的新型飞控器。田刚印从爸妈给自己准备的结婚费用中截留了4万元,满意也从买房的钱中拿出4万元,作为创业基金。

“当时面临两个困难,一是经验不足,二是资金紧张。”田刚印说,第二条不容许走太多弯路,迫使他们把可能碰到的问题都要考虑到,反复论证之后再买便宜的仪器尝试。“现在回想起来,这段经历获益匪浅——我们把每个细节都做了很全面的挖掘和梳理,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尽量花小钱办大事。”

2007年底,他们把飞控器做到了香烟盒大小。经专业评估,这个飞控器达到国内领先水准。他们把它以近30万元的价格卖给了中科院某研究所,获得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哥俩用这笔钱注册成立了北京拓云海智能设备技术有限公司,后改名中航智。之后,他们研制的飞控器名气不胫而走,很快占了国内无人直升机市场的半壁江山。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