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发生的光大证券“乌龙”事件对A股市场的影响远没有过去,越来越多的新问题被提到了监管层、券商和市场面前,要将其提升到管控互联网金融风险和建设市场整体制度的高度来对待,让违规者有切肤之痛,还市场一片净空——
“乌龙”事件发生在光大证券身上,但涉及的却是资本市场的方方面面,从如何建立市场监管的应急体系,到如何提升券商的风控能力等。一句话,A股“乌龙”事件,不仅可能推动A股进入一个监管措施更加趋严的时代,而且将考验监管者的智慧。
操纵股指为何如此容易
在当前弱市行情的背景下,由于大盘蓝筹权重表现颇为低迷,用较大规模的资金快速扎堆买入这些权重股,股价容易瞬间被打到涨停位置,以致起到直线拉抬大盘指数的效果
8月16日上午上演的“乌龙”事件,短短3分钟就将上证综指陡直拉起近百点,看得投资者目瞪口呆。造就这种效果的正是光大证券成交的逾72亿元大买单,涉及股票150多只,“两桶油”和多家银行等权重股纷纷触及涨停。
事后,不少投资者质疑,A股市场的股票指数咋这么容易被操纵?是否股指存在设计缺陷?
这种质疑是有理由的。以对市场投资者决策影响最大的上证综指为例,数据显示,截至8月19日,上证综指前三大成份股中国石油、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占比超过20%,分别占到9.27%、7.25%和5.11%。“在权重股选择上,由于总股本巨大的‘两桶油’和金融股占比较大,它们的市场表现自然会更多地影响上证综指走势。”大摩投资分析师袁筠杰表示。用一个形象的说法,在中国石油被正式计入上证综指之初,其每涨跌1分钱就可以影响指数涨跌约0.31个点。由此计算,该股每一个涨跌停将影响上证综指约120点。
因此,在当前弱市行情的大背景下,由于大盘蓝筹权重表现颇为低迷,用较大规模的资金快速扎堆买入这些权重股,股价容易瞬间被打到涨停位置,以致起到直线拉抬大盘指数的效果。
其实,沪深综合指数的涨跌常常会出现与市场实际涨跌不一致的情况,也就是投资者常说的所谓“赚了指数不赚钱”的尴尬。记者对6月25日到7月9日的涨跌情况做了一个统计,结果显示,从6月25日,沪市下探1849.65到上冲2025.14的9天交易中,有3天都出现了大盘指数与实际市场涨跌不匹配的情况,其中6月28日和7月5日,两市均在上涨,但下跌家数却多于上涨家数。特别是7月5日,上证综指和深成指分别上涨0.05%和0.67%,但市场下跌家数却比上涨家数多了569家;而6月26日,指数下跌了0.41%,上涨家数却比下跌家数多出47.53%。对此,不少专家提出,在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不断崛起的时代,根据盘子来定指数权重的方式应该改一改了。
就光大证券“乌龙”事件而言,方正证券北京首席分析师夏庆文表示,区区70余亿元资金,就能让22万亿市值的A股市场指数瞬间上涨近6%,可见股指被操纵起来也并非太难。如果这样的缺陷被投机者利用,可通过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牟取暴利,这暴露出我国证券市场里指数结构仍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