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9月12日,邹延龄和梅立生、刘兴、王景海、李惠全组成了一支“蓝天敢死队”,毅然登机。
登机前,邹延龄坚持不带降落伞。他说,我不能系这玩意儿,我是机长,带着它还怎么给大家信心?
飞机爬升至4000米,到达预定空域。邹延龄命令:顺桨(即关闭发动机)!顿时,机舱外爆出一声巨响,右侧4号发动机转速表瞬间为“0”。按照设计,运-8飞机有3台发动机工作照样能飞回来,但是停掉的发动机如果不能成功启动,螺旋桨会在风力的作用下产生“风车”一样的反推力,可能引起飞机失控。
而此时,他们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停车发动机产生的拉力与正常工作发动机的推力交织一起,迫使飞机难以控制地偏斜,邹延龄带领机组,与死神搏斗。
惊心动魄的3分钟,对于机上每名试飞员来说,就像过了3年!3分钟后,发动机成功起动,飞机很快恢复状态,随后安全着陆。这次空中启动成功,意味着该型飞机试飞走入新里程,标志着我国具备了这项风险科目的试飞能力!
“我们试飞员,谁不经历几回‘鬼门关’?”谈起空中历险,空军级试飞专家徐勇凌反倒乐呵呵,“特情虽然危险,但试飞员的人生字典里没有害怕二字”。
为啥不怕?徐勇凌坦言:“试飞员是一个高风险职业。近年来,试飞任务中,空中历险3000多次,成功处置可能机毁人亡的重大险情达400多起。如果怕了就没法飞,飞了就不能怕。”
敢为人先的“科研先锋队”
1998年3月23日。
这是雷强最铭心刻骨的一次飞行,作为首席试飞小组的首飞试飞员,他将驾驶我国第一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机——歼-10飞机飞上蓝天!
首飞当天,机场指挥中心和塔台挤得满满当当。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从上午9点一直等到下午4点,气象条件勉强达到首飞要求。指挥员把雷强拉到一边,问:“雷子,飞不飞?”他似乎有些迟疑。指挥员接着又问:“你确实有把握吗?”雷强沉思片刻,认真地点了点头,坚定地说:“飞!”
![]() | ![]() |
相关专题 |
· 人物事迹 · 空军英雄试飞员群体先进事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