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甘肃岷县漳县地震灾区,在详细询问村民反映的困难后,他掰着手指头说,你们反映的问题,既有眼下的也有长远的,我都记下了,政府一定会帮助解决。(据8月19日《人民日报》)
人们注意到,在这个双休日,李克强总理辗转奔波了近9个小时,特地从北京赶赴岷县考察灾区的过渡安置和灾后重建工作,从村头到村尾、进帐篷、爬废墟,仔细询问村民吃穿住行等方面的情况。其中“掰着手指头”一一回应村民反映的房屋重建、子女上学、冬季取暖等困难,折射一个大国总理“把群众冷暖安危挂在心头”的责任与担当,彰显一个大国总理要“让群众饱暖无忧”的拳拳爱民之情和殷殷为民之心,为各级领导干部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树立了榜样、作出了表率。
应该说,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是“最大优势”,脱离群众是“最大危险”,服务群众是“最大责任”。在当前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只有像中央领导那样把群众当亲人来待,真心实意地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愿望和呼声,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办,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才能真正践行群众路线,执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从而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不可否认,一些领导干部忘记了党的群众路线,并没有真正建立起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官僚主义严重,工作作风飘浮,对群众缺乏感情,不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对群众愿望不上心,对群众生活不关心,对群众疾苦不动心。即使来到群众当中,也是习惯于听掌声、笑声、歌声,听唯唯诺诺之声、觥筹交错之声、赞美叫好之声,而对群众的心声、呼声,往往是两耳塞豆、置若罔闻,与群众之间产生一堵无形的“隔心墙”,损坏的是群众的利益,伤害的是群众的感情,失去的是群众的信任。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决纠正脱离群众的思想,在行动上深入群众,主动走近百姓,深入群众当中,与群众打成一片,不能因为交通便利了而疏远了群众,不能因为通讯发达了而冷漠了群众,而要主动下基层、走村寨、进农家、访百姓,多到田间地头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从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中,听出责任和义务,听出方向和努力,听出鞭策和警戒,真正做到对群众上心、贴心、知心、耐心,始终与群众心连心、手牵手、肩并肩、同甘苦。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各级领导干部要把解决民生问题挂在心头、干在手头,下大力气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下大力气做好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着力解决群众“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住房难”、“行路难”和“饮水难”等实际问题,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努力让广大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共享改革发展的红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