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李克强到甘肃岷县农信社考察。他要求农信社为农民服好务,帮助灾区重建。他叮嘱工作人员说:“你们是在农民中成长起来的,农民是你们的客户,也是你们的衣食父母。只有他们生活好了,你们的农村信用社才能真正壮大。你们要服务,要支持,要让利。”(据新华网 8月18日)
记得伟人邓小平的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到如今李克强总理再提“农民是衣食父母”,再联想到连续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与农民农业农村“三农”问题息息相关,可见中央领导同志对农民的关怀、对基层的支持,这是一种“不忘本”的情怀,更是一种坚定正确的执政理念,紧紧贴合时下我们走群众路线的要求。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此语道出为官一准则,要正确定位自己。百姓百姓融百家姓,不论你姓谁名何,不论你官居何位、身处何方,你都能从“百姓”中挖掘出自己的根源、宗族,在社会上若非要提个“官二代”、“富二代”之说,那么“农后代”则是所有人的统称,因为我们都是农民的子子孙孙,不爱农民,等于数典忘祖。
坚定“农民是衣食父母”的理念更有利于破除“四风”问题。当前,社会上有小股不良风气,认为农民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低人一等,“农民进城”、“乡巴佬”也成为俗人眼中的笑话,农民到机关办事也常遇到“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冷门”,在区域发展中也有“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的尴尬局面。造成这些现象,就是因为某些官员在理念上没有把农民当成“衣食父母”,在行为上没有把农民当成“顾客上帝”,才会在吃吃喝喝中忘了汗流浃背的“衣食父母”,才会在为民服务中流于形式、走了过场,才会与群众越走越远、形同陌路。
目前,我国仍有9.4亿的农业人口,可以说,农业人口占据了基层群众的绝大多数。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农民是活动的重要监督和检验群体。只有在思想上明确定位,在工作中转变作风,认识到“爱民”方能“民爱”,既要把群众当成“顾客”和“上帝”,又要当做“衣食父母”,才能确保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走过场,才能在为民服务和民众支持中谋求双赢,才能以良好的党风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