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综合报道

化解产能过剩为何缓慢而艰难

——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
2013年08月19日10:12   来源:经济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化解产能过剩为何缓慢而艰难

分业施策标本兼治

记者:中央提出,化解产能过剩要“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应该如何理解?在实践中如何做到标本兼治?

李毅中:“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16字方针切中要害,是化解产能过剩的原则,根本的是要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总的看,产能过剩行业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总量型过剩,即绝对过剩的产业,总量已远超出市场需求和发展需要,如钢铁、水泥、电解铝,其中水泥带有区域性;第二类是结构性过剩,即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缺乏或做不了,还需要进口。如玻璃、造船;第三类属于成长性过剩,就是这个行业在成长中,由于没有掌握关键技术,所以成本高,竞争力不强,市场未开拓。而成长之中盲目投资,过分扩张,既浪费了资源,又造成了低水平重复建设,形成过剩产能。最典型的就是光伏产业。

对于不同类型的产能过剩,需要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比如,对于钢铁这类绝对过剩行业,要坚决把住源头,严格执行规划,坚决淘汰落后,提高门槛,用差别水价电价、用环境保护倒逼其退出市场。对于结构性过剩,要通过技术创新加快产品结构升级,如生产超白玻璃、专用玻璃、节能建材等,如制造LNG船、海监船等专业用船、发展海洋工程都有较大的需求。再比如,对于多晶硅,五年前没掌握技术时,成本很高,光伏发电成本是1千瓦时5元,是水电、火电、核电的10至20倍。在这种情况下,主要精力应该是技术攻关,掌握核心技术,降低成本。但是当时一哄而上,多晶硅搞到8万吨的能力。全国有58个多晶硅厂,今年上半年,只有7家开工,有2家大厂破产。最近新规定每公斤多晶硅的耗电不大于100千瓦时,只有今天我们技术进步了,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提出这样具有国际水平的门槛。

治标的办法已经很多了,治本的办法,就是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比如包括资源税、环保税、消费税改革在内的财价税改革,信贷、利率金融体制改革等。当然还要改进对政绩、业绩的考核方法与手段,不少人士反映不要再搞GDP排序了。从GDP总量上看,地区之间没有可比性;从GDP增速上看,也没有可比性,东部地区在前20年增速很快,现在慢下来了,而中西部要后来居上,如果不跨越式发展,如何同步建小康。同样,在省内也是如此,各地市间发展条件也有很大差距。那么,要考核什么呢?可以比单位GDP能耗、比投入产出效率、比有多少自主知识产权、比有多少名牌品牌、比居民人均收入的增加、比排污量的减少率、比行业经济技术指标、比每平方米土地的产出等,还可以自己与自己比。如果唯GDP的政绩观不改变,低水平重复建设很难改变。

记者:“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是化解过剩产能的方向,结合您在调研中听取的各方意见,您对“四个一批”有何建议?

李毅中:“四个一批”是对存量过剩产能的化解途径,其中最得力的措施是淘汰落后。“十一五”淘汰落后产能取得显著成效,2011年、2012年这两年19个行业淘汰了接近5000个企业,今年刚公布还要淘汰1300个企业。我在调研中听到的建议是,淘汰落后的标准要进一步科学化,不仅是规模,最好加上质量品种指标、能耗物耗指标、减排指标、安全生产指标等反映技术经济水平的指标。重组兼并,资源整合也是个好办法,但是要解决一些影响跨地区兼并的政策,比如统计、税收、土地等。通过技术改造去扩大内需、开拓市场,消化过剩产能,这个措施非常好,大家看法一致。如发展高铁、城市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等可以扩大钢材、铝材等的市场需求,通过创造新需求来拉动化解过剩产能,这比关掉企业阻力小多了。此外,要有序产业转移。从东部到西部,从发达地区到欠发达地区,转移产能不是转移落后,承接地也不能是盲目接收。对“走出去”要加强指导和政策支持,防止无序竞争。

(责编:姜萍萍、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