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16日08:2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从零到7万多元,辛苦但很幸福
一个人跑前跑后不轻松,可只要想起小店,心里就很踏实
新店的经营策略,杨娜早就心里有数。首先是保证质量,第一批货都是她精心挑选的。其次是薄利多销,为了赚足人气,她给商品的定价,刨去成本后,基本不赚钱。
尽管如此,杨娜还是有几分忐忑。
开业前的晚上杨娜几乎一夜没睡,心里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终于有了一家属于自己的服装店。紧张的是,店面每个月有1万多元的房租,还欠了老乡几万元的货款,自己能行吗?
营业第一天,杨娜的顾虑就被打消了。早晨9点开门后,生意一个接一个,几乎没有间歇。第一天忙坏了,午饭、晚饭都忘了吃。晚上10点半关门时,杨娜一屁股蹲在地上,傻笑了老半天。
旗开得胜,杨娜并没有满足。白天她会在店里招呼客人;晚上有些空闲,她就赶到老乡店里,看看有没有新到的流行款式。热心的服务加上合理的价格,小店第一个月就实现了4万多元销售额。
跟在公司工作相比,个体经营后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杨娜回忆说,刚开店时租住在南四环公益桥东附近,每天上下班路上时间就要花2个多小时。早晨6点多就起床,晚上快12点才到家。为了省钱,没有雇用店员,就只有她一个人忙前忙后。
日子虽然辛苦但也充实,给杨娜带来不少快乐。
在回家的地铁、公交车上,杨娜经常拿出小账本算账。账本不是特别专业,但内容很全:不仅有当天销售情况,还有房租、日常开支等情况。哪天卖得好,路上就会特别开心。
用心经营获得了回报,杨娜服装店的营业额一路攀升,最多的时候月收入达到7万多元。不到一年时间,杨娜就还清了老乡的货款。
从管店到管人,还要多给自己充充电
店是死的,人是活的。调动店员的积极性是一门学问
经过两年多的积累,到2011年5月,杨娜的门店已小有规模。如何进一步扩大经营,成了她重点考虑的问题。
在原有店面基础上增加面积,是最简单的办法,但困难也很明显:虽然客流量大,但由于地处朝阳门繁华商业地段,每平方米店面的月租金很高。
杨娜决定挑一个房租便宜的地段。2011年11月,她的第二家店在团结湖路开业了。
分店开业后,杨娜手下的员工也多了。
上一页 |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