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两岸聚焦:今夏,让我们携手种下希望

2013年08月15日08:3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难忘经历,收获比付出多

只有5天时间,“不能教太多知识,重要的是用智慧,在学生心中种下希望。”师长们这样勉励大学生志愿者。

吴冈斾已经是第三次参加“孔子行脚”,她仍然记得两年前,在陕西,当她准备的海洋的影片播出时,孩子们“那种‘哇’——充满惊奇的表情,那种对学习最真挚最单纯的渴望,还有看到一个美丽新世界的兴奋”,令她感动。

“叫我大头。”来自澳门的杨希文有一个很“萌”的别号。这个嗓门洪亮、个性爽朗的女孩,同样遇到一批顽皮的学生,“你问他们可以安静吗?他们就大声说:不可以!”可是这些让她以为对学生志愿者没感觉的孩子们,在他们乘车将要离开时,“追着我们的车子跑,他们还没跑到,就变绿灯了。他们就一直追……” 

7月20日,结束台湾段的课辅服务,大学生志愿者们在台师大礼堂举行了一场分享会。一张张照片记录了5天来的点点滴滴,记录着那些难忘的片段——顽皮到令人头痛的男孩,做游戏时得到两块饼干,却舍不得全吃掉,要留一块给自己上初三的哥哥;埔里中学,一群小男生在镜头前大喊:“谢谢你的指导,我们爱你,请你嫁给我……”笑声伴着不舍的泪水,分享会上,很多大学生志愿者表示,自己收获比付出多得多。

支教中,两岸学子结下深厚情谊

每个小组都由两岸大学生共同组成,这是主办者的有意安排。张国恩说,“我们的下一代没有机会生活在一起。我们就让他们到偏乡去共同生活在一起。因为偏乡生活比较苦,他们必须要互相帮助,完成同一目的。所以虽然时间不长,但培养出来的感情是很深刻的。”

到平溪初中的19人支教小组,台师大公领系大三学生谢孟育任小组长。起初他们遭遇了一样的困境,孩子们不愿接纳别人。王昕说,在晚上分享会上,谢孟育提出一套程序,把每个可能遇到的问题一一理出,找出解决办法。这样做起来开始觉得很耗时间,但是后来发现的确解决了问题,王昕认为自己受益很多。

陕西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司晓宏作为组织者代表到几个学校进行了巡访。司晓宏说,他感觉两岸的学生可以从对方身上学到东西,比如台湾学生的文明礼貌说话谦和,善于表达,敢于张扬个性;大陆学生的优势在于知识较扎实,知识面更广。他认为,“孔子行脚”不仅能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更有助于两岸青年在实践中更多的心灵交流。(记者 孙立极)

《 人民日报 》( 2013年08月15日 20 版)

上一页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