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一些领导干部有着这样一种错误的人才观:关心优秀年轻干部,就是要多一些破格提拔,为年轻干部提供更快的晋升途径和更好的“位子”。
其实,干部的成长和植物的生长一样。能最终长成大树的,一般都是根基稳的,而非长得快的。一粒种子不可能不经过风吹日晒,就直接长成参天大树,一个干部也不可能不经过磨砺,就胜任一切。破格提拔年轻人才,固然可以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激励更多干部奋斗成才。但如果用之不当,干部成才的“终南捷径”,反倒可能成为阻碍其进步的“绊脚石”。
让更多的年轻干部走上更高、更好、更重要的岗位,是大势所趋。它可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增添干部队伍的发展活力。但是,不能片面地为了追求“年轻化”而降低选拔标准,更不能因为急切地关心年轻干部成长,就忽视干部发展需要循序渐进这一客观实际。“给位子”是重用年轻干部的一种手段,但绝不是唯一手段,也不一定就是最佳手段。年轻干部在原来的工作干得好,并不代表其在更高的职位上就一定能干出色。更高的职位,往往意味着更大的压力、更多的诱惑、更复杂的局面,需要更强的抗压能力、自律能力和管理协调能力,而这些,正是大多数年轻干部所缺少的。所以,重用年轻干部,就一定要先“压担子”,再“给位子”,以防止“破格提拔”变成“拔苗助长”。
“压担子”的过程,就是耐心等待一颗植物发芽、长叶、抽茎、扎根、成熟的过程。给年轻干部“压担子”,就是要将职位要求和干部当前所具备的能力相比较,然后有针对地培养其缺少的。实战经验不足的,先派到基层历练一段时间;理论知识不足的,先派到党校培训一段时间;统筹能力不足的,先送到上级机关学习一段时间…… 等到干部学成归来,各方面能力都达标时,再给“位子”,才能保证其工作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