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在5日召开的中共湖南省委常委会第25次会议上强调加强舆论引导工作重要性时说,“领导干部不要害怕采访。”徐守盛说,社会舆论对经济工作的影响越来越大,全省各级党委和党员领导干部应该加强舆论引导工作。党员领导干部要积极与媒体打交道,不要害怕说错话,在采访中偶尔说错一、两句话,受众应是可以原谅的,因为谁也不是神仙。(据8月6日中新网)
新闻媒体作为新闻消息的传播载体,在公众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新闻媒体,公众可以及时掌握最新的新闻动态,甚至是可以与世界“零距离”接触。目前,随着新闻媒体的日益活跃、公民意识的逐渐增强,新闻媒体已逐渐由过去的“被动报导”转向了“主动出击”,无论是大事小事,只要有舆论“爆点”,媒体就会第一时间甚至是提前赶往现场“布控”,以求获得新闻“头条消息”。
然而,面对新闻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一些领导干部的思维却始终“慢半拍”甚至是止步不前。在有的领导干部看来,新闻媒体就是“爆料台”,找上门来的新闻媒体一定是受了群众“鼓动”,约见媒体就意味着自己可能会被揪住“小辫子”,导致自己无法脱身。更有甚者,在心里干脆把新闻媒体视为“民间纪检委”,即便面对媒体的正常询问,他们都会极度紧张,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唯恐说错话,有的甚至为了极力掩盖事实真相,恐吓威胁、收买贿赂新闻记者,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后果。
事实上,无论是干部躲避新闻媒体,还是采取强硬手段打击新闻媒体,“软”与“硬”的背后,都折射出面对媒体之时,某些领导干部内心的惶恐与不自信。惶恐,正源于其在作风上存在问题,他们唯恐自己被曝光之后官位不保;不自信,则源于其工作上的不认真,他们生怕工作疏漏被公诸于众,从而影响自己的仕途。如此一来,干部心里没底气,在面对媒体之时自然也就会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于不顾,不但不敢直面追问、回答问题,甚至会怯如过街之鼠,逃之大吉。
因此,笔者认为,干部若想在面对媒体之时更淡定、更自信,最重要的就是要让自己心里有“底气”。这种“底气”的形成,一方面需要干部严于律己、谨言慎行,在工作中兢兢业业,把自己职责内的情况问题搞清楚、弄明白,尽最大努力解决好涉及群众根本利益的问题,在生活上严守作风,面对各种不良诱惑要站得稳、不动摇,极尽全力保证作风上不出事;另一方面,干部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提升应对能力,要正确认识媒体,克服畏惧心理、应付心理,把与媒体的接触当做是对自己工作的一次检验,借此查缺补漏,获得提高,要认真学习舆情应对、媒体公关,掌握措辞技巧,让自己敢说、能说、会说。如此一来,干部“底气”足了,面对媒体自然就会“不惧”,也就能用好、管好媒体平台,赢得公众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