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言(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官员在公开场合高调亮出自己的身份,不顾公务员形象和社会公德的行为并不是个例,“这个现象反映出的问题是我们国家官本位的文化非常强劲,已经深入一些干部的骨髓里面,所以他们张口闭口都亮出自己的官员身份。在有些情况下,亮官员身份就是一种强势态度,一种文化的体现,在生活中随时都会表现出来。”(8月4日 《中国青年报》)
近几天来,宜城市政法委副书记打人事件闹的沸沸扬扬。据媒体报道,7月30日在湖北荆州闹市街头,一位自称是“宜城市政法委书记”的男子为4元停车费殴打收费员和围观群众。宜城市委宣传部向新京报记者证实,涉事男子确为宜城市政法委副书记吴光山,现已被停职接受调查。堂堂的一个政法委副书记、执法部门领导、国家公职人员,居然为了4元停车费这样的小事情、与收费人员言语不合这样的小矛盾而大打出手,还公然高调亮出自己的身份,其蛮横的戾气、粗野的霸气一览无疑,这种行为实在有碍观瞻、不登大雅。
正如李成言主任所言,官员在公开场合高调亮出自己的身份,不顾公务员形象和社会公德的行为并不是个例。他们官本位思想严重、特权意识泛滥,甚至可以说是根深蒂固,总认为自己手握权柄、高高在上,习惯了作威作福、被阿谀奉承,听不得不同意见、容不得他人批评、见不得有人不顺从。因此,一旦有人敢于轻捋虎须、冒犯“虎威”,这些领导就会忘却了自己的公仆本质,而是亮出自己的官员身份以示权威和与众不同,希望人们“尊重自己”、区别对待。这样做难免会犯众怒,既有损个人形象又污了公仆整体形象。官员在一点小事上不能冷静处理、依规而行、照章办事,而是妄想以权压人、试图以势欺人,吴光山不是第一个,可能也不是最后一个。但我们宁愿希望他是最后一个。
执法部门理应是维护社会公平公正的先锋部门,是巩固法律法规、条例制度、管理办法、各种规定的威信的模范部门,作为领导更应以身作则、勇为人先,在公平、公正、廉洁执法上带好头,在遵纪守法、倡导文明、弘扬社会公德上树好榜样。且身为一名领导干部,理当注重自己的公仆形象,而不是只看重个人的官员身份。其实,只要是公职人员,不管身处哪个部门、无论是何种职务,不管在哪种场合、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应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要淡化官员身份,摒弃特权意识和官本位思想,去戾气、除霸气、树正气,亮出公仆形象,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积极践行社会公德,倡树文明新风,争当文明使者,明善恶、知荣辱,不该说的话坚决不说,不该做的事坚决不做,扬正气、促和谐,时刻恪守公仆本份,多做表率、多讲奉献,自我约束、一身正气,把公仆形象树起来,让公仆形象靓起来,使党群关系更加融洽、干群关系更加和谐,这才是每个公仆的应有之义、应尽之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