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些贪腐大案要案被严肃查处,一些腐败分子被依法审判。其中一些落马者“放松了学习和思想上警惕”的忏悔,也给各级领导干部敲响了警钟。笔者认为事后哀叹不如事前“自问”,因此,问什么是个重点。
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大概含义是,做人要立志追求人生理想,确实把握德行修养,绝不背离人生正途。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问“道”,问“德”,问“仁”,有此“三问”,方能自律自省自警、慎独慎己慎微。
问“道”立志。“道”在这里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人生理想,做什么样的事情之前一定要问问自己要有什么样的“道”。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共产主义信念便是其需要立志走下去的“正道”。然而,正道沧桑,远大的志向往往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当一个个优秀的干部变为令人不齿的贪污犯,不是一句“误入歧途”就能够被原谅的。问“道”就是要时刻问问自己有没有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坚强意志,有没有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真挚信仰,有没有向着既定目标前行的坚定信念,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才算拥有了灵魂的精神支柱。
问“德”有据。“德”之一字意义深远,它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拿选拔人才来说,“德才兼备”是标准,然“德是才的统帅,才是德的资本”,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各级领导干部都是被选拔出来的国之栋梁,他们手中掌握的是人民赋予的权利,这种权利除了被外在的法律制约,被广大的人民群众监督,更重要的便是党员干部用自身的德行修养进行自我约束。问“德”就是要“日三省吾身”,时刻问问自己有没有做到忠诚于党和人民,有没有做到清清白白做人,有没有做到执政为民,只有做到了,才是真正合格的人民“公仆”。
问“仁”得仁。“仁”是一种更高范畴的道德标准。经历了几千年的“洗礼”,“仁”在当今社会依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孔子的“仁”精神内涵是“爱人”,在现代逐渐被引申为“爱民”、“以人为本”,这对各级领导干部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是一个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仁心”境界。问“仁”就是要时刻问问自己是不是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不是能够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不是能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如果能够做到,那才有了光明磊落的底气,坚不可摧的凝聚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