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持续掀起反腐风暴,一批问题官员纷纷落马。盘点反腐疾风中打落的“老虎苍蝇”,微博举报、情妇反腐、“房”事腐败、小官大贪……诸多反腐领域出现的新课题需反思。(2013年7月4日中国新闻网)
其实,细细想来,这一切也都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如:近年来,作为反腐新生力量的网络反腐异军突起,十八大之前早已形成了一定的“气候”,十八大之后的反腐风暴中,因网络曝光而落马的大小官员更是不在少数。再如,除了网络反腐,从因“不雅视频”落马的雷政富,到事起“离婚承诺书”的单增德,再到被女主播举报的国家档案局原政策法规司副司长范悦,盘点十八大之后落马的官员,“情妇反腐”无疑也是一大特点。
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要注意,那就是“万变不离其宗”,即:作风问题是他们落马的“罪魁祸首”。报道称,由于近年来情妇反腐案例频现,有网友就调侃:“家中失窃、日记丢失、二奶翻脸”已经成为反腐三大利器。对此,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对中新网记者表示,未来反腐不能仅仅依赖于这些偶然事件去披露、查处腐败案件,而是要靠比较健全的日常制度,此外反腐工作还要加强官员的理想信念教育。
笔者非常赞同专家的说法。大量事实表明,经济腐败与生活腐化往往是相互纠结在一起的,领导干部腐败变质,相当数量最初都是从生活上不检点、不正派起步的。因为生活作风上的不检点,好比潜入人体的癌细胞,思想不警惕,事前不预防,早期不治疗,自然会不断扩散,最后导致“癌变”,把权力异化为获得金钱、美色的工具,从而跌入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的深渊。
这也意味着领导干部一旦在道德情操、生活情趣上打开缺口、出现滑坡,廉洁从政的底线失守势成必然。因此,我们常常告诫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弃非分之想,自觉摆脱低级趣味,守住欲望的大门,抵住糖衣炮弹的攻击,切实做到金钱面前不伸手,美色面前不动心,利益面前不攀比。然而,讲归讲,做归做,这完全是两码事。事实早已证明,单靠领导干部的自律是根本不够的,也是不现实的,还得需要依靠法制、体制和机制来予以规范和保证。
正像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这就告诉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领导干部作风上存在的问题,就必须完善制度,规范领导干部的行为。历史和现实已经证实了这样一条真理,那就是不受制约和监督的权力必将导致腐败,如果领导干部日常生活中有可能构成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所潜藏的那部分权力不受制约和监督,腐败的发生势在难免。
如此说来,制度纪律不仅是事业成功的保证,对领导干部而言,也是挡在悬崖边上的一道护栏。所以,用制度来制约和监督领导干部的作风,不仅是新形势下反腐倡廉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现实要求,更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题中之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