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巴西记者 颜 欢 王海林 丁 刚
2013年07月04日08:3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让贫民窟居民居住合法化,是改造工程的重要内容
米尔纳介绍,当政府发现无法使那些在“公共”且无人占用的土地上建房生活的贫困人口迁移时,便开始采取另一种做法,即对长期居住在这里的居民进行登记,发给他们房产证,并依此划分街区,编制门牌号码。从此,贫民窟里的居民第一次有了地址,有了办理银行卡、保险等金融和其他社会服务的身份证明。
法比亚诺对本报记者说,贫民窟改造工程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让那里的居民的居住合法化。改造计划由巴西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合作开展,土地由地方政府提供,资金从政府的年度财政预算中支付,通过公开招标改造贫民窟,而改造好的房屋,贫民窟居民可以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获得所有权。
“社区维和警察”官网的报道称,里约房地产管理部门预计,将有1.8万多个家庭会拥有自家房屋的所有权证明。今年73岁高龄的玛丽亚女士,在阿莱芒贫民窟已度过50年时光,如今与三个子女、两个孙女和四个重孙辈儿的孩子住在一栋年代久远的房子里。去年11月,她收到了政府发给她的所住房屋的使用权和所有权证明。“这真是一个恩赐!我的重孙子们将在一个不同于我那时的生活环境下长大。”玛丽亚激动地说。
在维迪加尔贫民窟,偶遇的当地居民埃迪森对本报记者说,近两年这里最大的变化就是,修建房屋的人越来越多。由于贫民窟大多建在山上,有的还依山傍海,景色秀丽,许多有钱人也开始在这里置地建房。埃迪森就是一位“外来户”。这位乌拉圭裔的贫民窟居民,曾在世界上很多城市居住过,最后和巴西妻子定居在了里约,买下这里的一幢临海小楼。
像埃迪森这样的,大概算作是贫民窟里掺杂进的“沙子”,或者也算是先富起来的居民。而贫民窟中的大多数居民仍然是低收入,甚至是无收入的,更有很多家庭挤在狭小而简陋的房屋中,生存状况十分艰难。
这里的居民似乎对外来者有一种天然的戒备心理。在山顶开了一家小便利店的维克多对记者说,“现在的生活还算不错,贫民窟已经有了社区的样子。不过,商人和地产开发商看中了这里依山傍海的好位置,想要在这里发展旅游业、建高档住宅,我们不反对,但别强占我们的房子和土地。”
让贫民窟年轻一代接受教育,是巩固改造成果的关键
6月26日,本报记者在里约热内卢的示威中看到,近万名维迪加尔贫民窟的居民沿“两兄弟”山一路示威游行至富人区莱布隆,他们高举“给我们教育”、“改善生活”的标语,呼喊的大部分口号都与教育相关。巴西文化部部长马尔塔近日也撰文表示,巴西的贫困人口需要的不仅是金钱的投入,更重要的是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投入。
作为巴西贫民窟改造计划的主要负责人,米尔纳认为,巴西贫民窟亟待解决的问题依然很多,主要有违规占有土地、自建房屋易受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影响,以及居民不能享受到医疗教育及其他基本公共服务等,不过,让那里的年轻一代接受基本的教育,是巩固改造成果的关键所在。
法比亚诺告诉本报记者,巴西政府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发放救济金时提出了一些条件。比如,被资助家庭必须保证孩子上课的出勤率。政府同时还投资职业教育和培训,以便让更多穷人有机会找到工作,改变生活现状。
从2010年起,里约政府开始实施贫民窟的基础建设规划,除了通水、通电和开始收集垃圾之外,还建立了不少幼儿园,当年就接受了千名6岁以下的儿童,同时还建立了两个固定和数十个移动的社会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卫生、医疗、住房、贷款和教育等社会保障的解决方案。
但是由于贫民窟人口的庞大,目前贫困人口的受教育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2011年的数据表明,在一些贫民窟中,接受过高中教育的人口还不到1%。“中断贫困的传递,必须加大对贫民窟居民后代的教育投资,这也是巴西政府下一步要努力去做的事情。”米尔纳说。
《 人民日报 》( 2013年07月04日 23 版)
上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