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点,玉树还未从沉睡中苏醒。在玉树县政府的一排板房前,司机拉巴才仁早早将一辆小型三菱越野车发动好,不一会儿,一位肤色黝黑,个子高高的中年男子手拿图纸匆忙跨上汽车,汽车七拐八扭来到当代建委会,工作人员已在这里等候,大家匆忙商议了几句,又急忙来到了新建好的居民院落前,此时天刚蒙蒙亮,他们已经开始了一户户的放线、测量……今年4月15日,玉树县结古镇民居院墙宅门风貌打造工作全面铺开,张国强此刻又接过了风貌打造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的重任。建设总任务7603户,以建委会为主的10个重大工作区域已经划定,张国强再一次站到了恢复重建的最前沿。
一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强震突然袭击了玉树大地。
从废墟里爬出来,张国强急忙开始寻找他的同事,没有工具就用手刨,用力喊,愣是用一双手救出两位同事,随后又带领他们去挨家挨户的搜救 ,在组织抢险自救的同时,张国强在第一时间建议县委成立了抗震应急指挥部,为挽救更多的生命和财物赢得了时间。从这一刻起,张国强的身影始终出现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
震后第二天是农历的三月初二,此时的玉树依然是春寒料峭,在救灾现场忙碌了一整夜的张国强按照组织分工,来到了受灾面积最大、人员伤亡最多的扎西科组织抗震救灾,在受灾群众安置点他迅速与武警部队一起展开拉网式搜救,一个个受伤的群众被送往医院救治,一箱箱世代积攒下的财物还给主人。头发、脸上、手上满是泥浆,衣服挂破了、皮鞋跑丢了,但张国强什么都顾不上了,时间就是一切,在宝贵的黄金72小时里,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得到了挽救。
冷暖有人问,吃住有人管,生活有保障,群众的心安定下来了,然而张国强的心却不敢有丝毫的松懈。每到夜幕四合,扎西科片区沉沉睡去之后,张国强就蜷缩进汽车里,合上双眼,大脑却在飞速地运转———发放救灾物资、废墟清理、房屋受损登记……这些都直接关系到灾后重建能否顺利开工,要做好这项工作不仅要有体力上的付出,更要掌握工作的技巧和方法,整合各种现有资源,把五个指头攥成一个拳头,多年担任一系列基层党政领导职务,让张国强具备了在大灾面前勇于承担、敢于面对的魄力。
别出心裁的 “一人一卡”物资发放表,联合武警部队成立“军队清墟联合办公点”、组建工作组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提高了工作效率。每天天刚蒙蒙亮,张国强便带领工作组逐家逐户进行登记,徒步每趟下来都是十来公里的路程。仅仅一个多月,曾经的残垣断壁、破砖烂瓦不见了,6月底玉树州清理废墟现场观摩会在扎西科片区召开,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宽阔平整的土地,码放有序的建筑材料;8月3日,扎西科提前圆满完成了辖区内房屋普查登记工作,同时向片区群众进行了公示,确保了登记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每一个需要张国强的地方,都会出现他的身影。”解放村党支部书记拉巴扎西说。每一个夜晚,张国强帐篷里的蜡烛常常点到天亮,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召开群众会议,扎西科“帐篷社区”临时党支部、受灾群众安置点以及村、社“帐篷社区”工作站……所有的组织机构都设在这里,鲜红的党旗和五星红旗飘扬在这里,张国强用忙碌为群众擦去悲痛的泪水,用坚强抚慰群众受伤的心,用汗水为重建赢得时间。
然而超负荷的运转,让本来就患有肝病、高血压的张国强很快消瘦下去,当他身体蜷缩成一团,额头和脖颈上直冒冷汗的时候,人们知道这个在现场指挥若定的人随时都有倒下去的危险。每天清晨,在张国强的帐篷门口,总会有人悄悄地放上炒面、酥油、酸奶,看着因疾病而疼痛昏倒在地的张国强,醒来后为了补充体力,硬是将方便面揉碎,伴着矿泉水咽下去的场面,群众都禁不住流泪,“让他吃上点吧!”群众的恳求,让人动容,而张国强更是强忍着注射干扰素带来的头晕、恶心、呕吐,大口地吃着炒面,他深知,重建大幕刚刚开启,他不能倒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