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02日08:0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武汉鸟瞰,江汉汇流。 |
东部沿海如弓,京广一线如弦,浩浩长江如箭——湖北,恰在引弦扣箭处。
这个春天,骀荡着湖北转型发展的大好晴光,“中部崛起”的历史机遇,“竞进提质”的路径突围,“湖北气场”的应运而生,裹挟着初生的温热,汇聚成前所未有的“湖北力量”。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规划扣动了区域发展冲刺的扳机,“当前,湖北已跨入中等收入门槛,进入加快构建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关键时期。”省委书记李鸿忠说。
江出西陵,峡尽天开,走出发展困局。
抢抓机遇,趁势崛起,湖北中气十足。
既载中部崛起之天时,又踞产业转移扩大内需之地利,机遇前所未有。但黄金机遇更需黄金作为,“湖北气场”,升腾荆楚
湖北之春,在乎漫野芸苔,一目金黄,染出“黄金十年”。
“今后十年乃至更长时期,是我们奋发有为、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实现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黄金增长期。”面对本报采访组,李鸿忠用“棋局”和“格局”来解读湖北面临的“黄金机遇”。
改革开放的“棋局”已推进至湖北。改革开放之初,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历经30多年,中国经济这盘“大棋”已至中盘,中部地区正成国家战略的重头戏。东部沿海制造业向内地转移势头正猛。
国内外经济的格局转变凸显湖北。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格局和供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扩大内需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点,湖北作为国内市场枢纽、内陆开放高地的地位更加凸显。
当本世纪进入第二个十年之时,中部崛起之势,喷薄欲出。连续5年,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速都快于东部沿海,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未有之新局。湖北的两个“重返”更是诠释了中部崛起的湖北速度:
时隔9年,全省经济总量重返全国十强之列:实现第一个1万亿元,湖北用了59年;而跨越第二个1万亿元,只用了5年。
时隔22年,武汉经济总量重返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阵。从上世纪80年代初副省级城市的“老大”,到1990年跌出十强,再到近5年平均一年超一位的速度重返十强,武汉经济走出的“V”型反转,折射出湖北乃至整个中部从塌陷到崛起的轨迹。
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前沿、扩大内需的市场前沿,中部在中国经济版图上的地位日渐隆起。承东启西、迎南接北,居天下之中,湖北占据地利。
“两型”社会试验区等多项国家战略“落子”湖北,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纳入国家战略层面进行规划。作为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支点,湖北更载天时。
机遇多重叠加,压力也如影随形。
东部沿海地区所面临的环境、土地、劳动力成本等压力,中部地区同样面对。对此,湖北决策层认识清醒。“我们所拥有的只是阶段性红利。”李鸿忠坦言。
机遇稍纵即逝,黄金机遇更需黄金作为。
17市州17个三级干部大会,省委省政府领导分头遍访荆楚大地,鼓励各级干部勇为、敢为、善为。在构建中部崛起战略支点的目标统领下,“一主两副”、“两圈一带”等战略渐次展开、层层递进。
长期以来,武汉在湖北是一城独大。但战略支点不能只有一条腿,中部崛起需要多点支撑。
湖北用“一主两副”战略破题“首位畸高”。夯实武汉的龙头格局之外,丰满襄阳、宜昌的经济侧翼,变一城独秀为“三核驱动”。专家说,如果武汉占全省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两个省域副中心占三分之一,其他市州占三分之一,形成“三个三分之一”的格局,湖北经济将完成另一次飞跃。
但是,“一主两副”只覆盖湖北版图的四分之一,“黄金三角”之外,仍有短板。要实现全省整体跃迁,湖北需要更大手笔。
从武汉城市圈到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再到肩挑东西的长江经济带,齐齐统摄于“两圈一带”战略。“华中屋脊”却是经济洼地的神农架、不够挺立的荆州“腰身”等等,都被“两圈一带”战略包罗在内,成为湖北现代化格局中的核心棋子。
“一元多层次”的布局让湖北的每一寸土地都有了定位和目标,涌动着发展的冲劲。
“湖北气场”,升腾荆楚。
下一页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