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02日08:0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从腹地跃进到前沿,“内陆劣势”变为内生优势,要素红利、制度红利加码“湖北磁场”
区域经济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比较优势的竞争、要素的竞争。打磨“湖北磁场”,需要亮出更为诱人的比较优势。
要素红利,因变局而凸显。
“劳动力成本下降了1/3,但是产品品质直通率却提高了不止1个百分点。”从深圳转移到荆州的伟特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宪用这“一升一降”来验证湖北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比深圳工人坐得住、吃得苦”是他对湖北工人的第一感觉。
“在沿海待下去,迟早会把企业耗掉。”劳动力又缺又贵的压力让伟特电子不得不挥师北上,在落地湖北之前,张宪的考察足迹遍及东、中、西部多个地市,更上演了“悔婚”的戏剧一幕。
湖北之前,张宪已经和另一个城市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已投资数百万元。但是,荆州的半路杀出,让张宪动摇了:“东部的劳动力没有优势,西部的物流没有优势,中部的其他地方或者在配套、或者在别的方面,没有这里好。”
就在这样的比较中,“湖北优势”分外显眼。在荆州考察的第三天,一纸协议“改嫁”到此。
满目土丘、尘沙漫卷的建设工地,却平铺着一段十米宽的水泥路。这是张宪在春节前两天“抢”出来的。有人说,他是在用“深圳速度”赶建园区。因为张宪心里知道,时间不等人,“也许劳动力成本的红利只有三年,但已足以让我们积聚冲刺行业巨头的实力。”
湖北能给的要素红利,决不仅是伟特电子所倚重的用工成本,一个更大的要素红利,是内需市场的锋线随着产业转移从沿海西渐,湖北的“内陆劣势”加速转变为内生优势。
但在现代经济格局中,通达之便不仅依靠地利,更有赖顺畅迅捷的交通。
近年来,湖北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全国性铁路路网中心、高速公路网重要枢纽、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中部门户空港——湖北的“中国立交桥”之梦,在“水陆空”的综合运输线上不断发酵、延伸。
天下之中的地利,意味着运输半径的缩短;交通底盘的锻造,带来了物流成本的下降。
这股沿江而上的暖流,美的集团已经感知。起家于珠三角的美的集团近年来陆续“落子”中部,瞄准广阔的中西部市场。
布局的背后,除了内需转移,更基于一个可以制胜市场的数字秘密。
从荆州往中西部运出的每台冰箱,物流成本要比从沿海出货便宜30元。这对利润“比纸还薄”的家电行业来说,不得不说是巨大的利差。而这个利差,将会随着内需市场的开发日益加大。
美的因此不断扩大荆州基地的产能,而更多的企业也因为红利效应落户荆州、云集湖北。
“现在,到荆州来考察、投资的企业越来越多,特别是在被确定为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后,更是络绎不绝。”采访荆州市市长李建明是在4月初的一个星期天,但他却丝毫没有周末的“清闲”,一天之中要会见好几拨前来考察的企业家。
距离荆州100多公里的宜昌,同样吸引中外企业纷至沓来。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黄楚平刚从香港招商考察归来,接受采访时仍然难掩兴奋:“这次在香港签约1050多亿港元。”
商贾云集,挥洒湖北热力。截至2012年底,105家境外全球500强在湖北投资兴业,位居中部第一,而在6年前,不过70余家;引进省外资金新项目2557个,实际到资504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3%。
即便中国的经济大潮从外需拉动为主回流为内需拉动为主,即便凭借要素环境,湖北重归市场前沿、复立发展翼尖,商品和资本“过境不驻”的风险犹存——在现代市场经济的颠覆重塑中,要素优势并不能直接等同于发展优势。更大的红利来自于机制与体制。
制度红利,因改革而释放。
长江边的兴发精细化工园,是中国最大的磷制品生产企业兴发集团的一块“飞地”。这个园区有两个“娘家”:一个是大山深处的兴山县,另一个是现在的落户地——宜昌市猇亭区。
兴发集团在成长为“全国最大”之前,遇到了难以克服的障碍。地处三峡库区,环境容量的“红线”不能突破,山艰路险的地理劣势限制了企业的发展空间。而其所在兴山县,为应对库区蓄水,县内受淹企业的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75%,更为致命的是,企业的土地空间变得异常紧张。
怎么办?跳出行政区域约束,异地发展工业经济。在宜昌市、兴山县、开发区“四四二”的税收分成约定下,兴山在宜昌开发区开辟了300亩的工业飞地。
兴发集团也顺势“飞”到宜昌。正是在这块飞地,兴发集团的营收实现“井喷”,从当年大山里的不到10亿元增长到了如今的190亿元。
小至飞地创意,大到“两型”试验,立足转型升级,推动高新产业。突破框架,制度创新为湖北赢得红利。
制度红利,因效率而弥珍。
环境是“气候”,企业是“候鸟”,产业转移就是“候鸟迁徙”,哪里气候适宜,它就迁徙到哪里。
改善环境,湖北从制度着手。
审批事项减少为312项,审批环节减少35%,湖北成为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省份之一。
两年前从武汉刮起的“治庸风暴”席卷湖北全境,曾一日内处分近40人的铁腕问责让庸官、懒官、“逍遥官”无所遁形。面对治庸导致官员“人人自危”的疑问,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的回应是,领导干部不自危,那么群众就不能安享实惠,治庸问责没有“终结时”。
“执行力大讨论”、“能力建设年”、“作风建设年”……向作风要效率、向制度要红利的鼓点,越敲越密、越擂越响,为湖北经济发展撑起一季晴春。
上一页 | 下一页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