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以来,各地以多种形式大力推行“廉政灶”的新闻屡见报端,该举措既符合中央八项规定厉行节俭的政治纪律要求,也迎合了人民群众呼吁政府清正廉洁的强烈诉求,受到了媒体的热捧和社会的好评。在开设“廉政灶”的过程中,应把握好三道火候,用好旺火、文火和明火,确保“廉政灶”烧出好菜、吃出节俭、体现廉洁。
第一道火候:制度用“旺火”。“廉政灶”的兴起有其特殊的社会背景,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各级党政机关在开设“廉政灶”过程中,要严格规定接待程序,有效规范接待行为,认真制定接待标准,科学配备接待食谱,明确规定陪餐人员,坚决避免“廉政灶”异化为公务接待的避风港和公款吃喝的泛滥地。要在全社会积极弘扬为民务实、厉行节俭的廉政勤政风气,促使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坚持吃“廉政灶”;带动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自觉吃“廉政灶”;激发全社会睁大眼睛,监督“廉政灶”开设是否合理,运行是否违规。
第二道火候:执行用“文火”。有媒体报道部分地区“廉政灶”名不副实,比如规定的四菜一汤,个别地方将每一个大菜下配置几个小菜,一席颇具规格的“四菜一汤”就端了出来。对于此种“挂羊头卖狗肉”现象,除在制度上进行规范外,还需认真明确“廉政灶”的数量和品种限制,坚决打击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奢靡行为。应大力加强对主管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廉政灶”就餐对象的教育培训工作,保证“廉政灶”制度执行不变味。要有效规范“廉政灶”的日常运行秩序,严格规定“廉政灶”的物质采购、用餐流程等,并以建立台账的方式保证“廉政灶”每项支出有据可查。
第三道火候:监督用“明火”。从各地媒体报道上来看,大多“廉政灶”开设的服务对象是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干部,有少数单位也面向前来办事的群众开放。但总体而言,“廉政灶”相较市场运营的酒店、饭店更具备私密性,如何监管是摆在各级党政机关面前的难题。从各地方的具体做法上来看,要确保“廉政灶”制度规范运作,应定期公开“廉政灶”的收支明细,综合运用审计监督、跟踪核查、定期通报、责任追究和严格考核等办法,严格实施监督管理,有效实现公务接待费用节约和过程透明,形成“廉政灶”建设的长效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