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央“八项规定”,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重要批示,再到李克强总理关于本届政府任期内“三公经费”只减不增的承诺,党中央国务院对控制中央部门“三公经费”支出提出了明确要求。来自财政部的数据显示,总体看,2013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79.69亿元,这比去年的预算执行数减少了1.26亿元。(据4月18日新华网)
从财政部公布的2013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来看,的确是践行了李克强总理两会后答记者问时的承诺。不过,笔者认为,只减不增依然减得太少,“三公经费”还有较大的可减少的空间。
我们知道,近两年来中央部门的“三公经费”支出已经到达云端,快要捅破天。而中央之所以三令五申要减少“三公经费”的支出,并不是因为“三公经费”高不可攀,而是因为存在着巨大的浪费。当前,“三公经费”真正用于公务活动的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已经到了非大力抓不可的地步。
而从财政部公布的2013年的预算情况来看,今年“三公经费”预算只比去年预算执行情况减少了1.26亿元。通过计算,这还不到去年“三公经费”预算执行情况的1.56%,这个比例并不是很大。假设一下,如果去年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只浪费了这1.56%,那中央根本就不用下这么大决心来抓这项工作了。
而且,中央部门2013年公务接待费预算总体压缩了4.3%,而对照“三公经费”预算总体下降1.56%的情况来看,这说明在今年的“三公经费”中,除了公务接待以外,其它两项经费中存在着个别增加的情况。这似乎与李克强总理“三公经费”只减不增的公开承诺相悖,因为“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必须要做到每一项都必须减少,而不能增加。
笔者认为,“三公经费”只减不增,还需迈大步,不仅是要保障总量只减不增,还必须要做到“三项经费”都必须要减,一项也不允许增。而且,“三公经费”只减不增,是要在本届政府的任期内一年年逐渐的减少,并且还必须做到大踏步的减少,而不能迈小碎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