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等机构发布的《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管理绩效评估》显示,经济发展高的城市,空气质量普通较差;46.02%的居民对城市空气质量状况不满。评估结果显示,空气质量好的城市个数占10.67%,差的城市占75.80%,极差的城市占13.52%。(据3月29日大众网)
面对如此令人揪心的调查数据,无论是各级政府,还是每一位公众,恐怕都有必要认真的反思。能够呼吸到新鲜健康的空气,乃广大公众的共同意愿,只有这样,大家才能拥有更高的“幸福指数”。然而,很长一段时期以来,包括首都北京在内的全国多座城市,纷纷遭遇雾霾天气的影响,不仅给公众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更是殃及到大家的身体健康。
与此同时,当下全国近九成的城市都存在着空气质量较差的现实问题,当然,这也提醒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尽快拿出得力之举,切实改善空气质量。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臭氧等。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大城市,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建筑施工、冬季取暖烧煤等排放的有害物质难以扩散,都是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的重要“症结”。
空气质量,直接关系着公众的身体健康。各级政府当应将改善空气质量视为一项关键的民生工程高度重视。通过多座城市面临严重空气污染的问题,不由得让人联想到陈光标的“卖空气”行动。我想,陈光标此举绝非为了牟取经济利益,其根本出发点,恐怕在于通过如此方式提醒各级政府有效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同时,也警示公众必须要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来呵护我们的自然生态环境。
近年来,有些地方政府即使经济状况并不景气,仍然不惜巨资建设奢华的办公大楼;一些官员置国家禁令于不顾,大肆购置超标“座驾”;一些地区的“公交优先”战略,一直只是空喊口号……面对如此现实困境,无论是陈光标的“卖空气”行动,还是多座城市面临严重的空气污染,都无疑是一记记沉重的警钟……
面对“空气有毒”的尴尬现状,既需要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拿出应对之策,并能够自觉带头倡行环境,同时,更需要广大公众积极参与,共同营造和谐清新的自然空气。首先,各级政府应当严控公车使用,从而为公众绿色出行当好“表率”。对于广大公来说,应当更多地放弃驾驶私家车,选择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交等方式,这既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也有助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此外,当下很多城市闪烁的霓虹灯等,不仅浪费巨大的能耗,也势必会因此发电问题对于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因此,在当前着力转变作风的大形势下,不少地区大力推行的城市“亮化”工程当应进行必要的控制。还有,无论是严格加强对于排污企业的监管,还是对于建筑施工单位的环保测评等,都需要政府监管体系付出更多实实在在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