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构建“六大体系”
依托资源禀赋,集中打造“五张名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突破发展关键瓶颈;立足贵州山区特色,协调推进城镇化;坚持“民生为本”,发展社会事业;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抓好重点生态工程,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今后5年,我省将通过构建符合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的特色产业体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具有山区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体系、面向基层面向民生的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体系、助推科学发展的动力支撑体系和生态环境安全保障体系等“六大体系”。
依托资源禀赋,打造特色产业——
集中力量打造酒、烟、茶、特色食品和民族制药“五张名片”,把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
贵州白酒香飘全国。我省把白酒产业作为千亿大产业打造,到2015年,全省白酒产量将占全国白酒市场份额的10%左右。
烟草是贵州的重要特色优势产业。“十二五”期间将提高“两烟”生产水平,实现由烟草大省向烟草强省转变。
阳春三月采茶忙,遍布贵州各地的茶山上到处是忙碌的身影。目前,我省茶园面积达524万亩,预计到今年4月可达550万亩,茶园面积排名全国第一。
2012年9月,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民族药业和特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了要支持一批特色食品产品争创国家名牌。到2015年,培育50至80家亿元级食品加工企业。
我省是全国最适宜中药材种植中心区域之一。到2015年,中药材种植面积将达500万亩以上,实现民族医药工业总产值500亿元以上。建设成为全国中药材主产省和民族药业大省,打造“中国苗药之都”。
“五张名片”之外,我省将加快以煤电铝、煤电磷、煤电钢、煤电化“四个一体化”带动资源深加工,让资源“吃干榨净”循环发展。到2015年,煤电磷产值在2011年的基础上翻两番,超过1000亿元;煤电铝产值翻两番,超过1000亿元;煤电钢产值翻一番,超过1000亿元;煤电化产值翻三番,超过1200亿元。形成3个千亿元级产业聚集区;形成15个百亿元级集团企业;矿产资源就地精深加工转化率超过8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超过60%。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突破发展关键瓶颈——
贵广高速铁路、沪昆客运专线、成贵客运专线和渝黔快速铁路正加快建设;县县通高速公路项目全面开工,2015年将基本实现县县通目标;民用航空打造以贵阳龙洞堡机场为中心,覆盖全省9个市州13个支线机场的“一干十三支”机场布局;加快建设乌江、南北盘江和红水河通航设施。2017年,贵州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6000公里,铁路营运里程超过3800公里,水运通航能力超过3000万吨。
全省高速公路建设三年会战实施,今年将新增8个县通高速公路,建成高速公路650公里,在建高速公路2279公里。截至2月18日,今年累计完成高速公路建设投资68亿元,同比增长58.8%,项目总体推进良好。
立足山区特色,协调推进城镇化——
以大城市为依托、中小城市为重点、小城镇为基础,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贵州举全省之力加快贵安新区建设,努力将其建设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计划建设100个交通枢纽型、旅游景点型、绿色产业型等不同类型的特色示范小城镇,重点打造100个城市综合体,实现错位发展。通过“富学乐美”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农村综合发展能力及区域协调发展能力。
围绕“贵州第一、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定位,茅台酒的产地茅台镇,已经成为全省城镇化建设的示范龙头,我省将把这里打造成宜游、宜业、宜居的示范名镇,让游客游得更好,让酒产业发展得更好,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好。
坚持“民生为本”,发展社会事业——
2013年,我省压缩5%各级党政机关行政经费,用于实施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和实行3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的“9+3”计划,并以控辍保学为重点,争取确保以县为单位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5%以上。
位于贵阳清镇市的贵州职教城2012年3月开工建设,现已建成校舍30万平方米,4所院校顺利入驻。到2015年,将有35所职业院校在这里聚集,一大批技能型人才从这里走出。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促进国有企业兼并重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资源深加工、装备制造、能源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电信等领域,壮大民营经济实力,提升民营企业家创业创新能力。
入驻毕节的力帆时骏振兴集团建成了国内一流水平的汽车制造厂,年产载货汽车31万辆;年产400多万吨的海螺盘江水泥厂不但实现污水零排放,还利用水泥余热每年发电超1.4亿千瓦时,年产值超5亿元。
抓好重点生态工程,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积极推进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制度建设、社会管理、文化建设相融合,抓好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实施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完成营造林400万亩,治理石漠化1000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2200平方公里。淘汰落后产能2000万吨,城市和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85%和3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此外,还将完成营造林1550万亩,治理石漠化624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到2017年达到47%。
2007年至2012年,贵阳市森林覆盖率从34.7%提升到43.2%,森林资源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增加碳汇、美化环境的作用明显增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5%以上,“爽爽的贵阳”知名度不断提升。到2012年底,全省森林面积增加到1.12亿亩,森林覆盖率增至4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