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战连长刘珪近影
一个月后,大队组织战备拉练,要求全员全程着作战靴。早已适应了作战靴的一连官兵一马当先,大家这才体会到连长的良苦用心。刘珪常讲,对普通人来说,细节决定成败,对特种兵而言,细节决定生死。他对官兵细节的要求近乎苛刻:连队战备出动,携行物资中一根火柴、一个鱼钩、一块刀片都不能少;侦察训练,装具一点声音不能有,仅一个隐蔽动作就细化成6种时机、14种模式;潜伏训练,每名官兵侦、吃、住、藏范围不超过5平方米,粪便、尿液不能留下任何痕迹。2012年,总装备部在旅代职的一位高级工程师这样评价刘珪连队:在这里,处处都能闻到打仗的味道!
特种兵训练风险较高,刘珪始终先训一步、先干一步,敢于叫响“看我的,跟我上!”2010年3月,刘珪连队担负“信任射击”试训任务,这个课目是为模拟击毙劫持人质的歹徒设置的,要求一人无防护举靶、一人25米外射击,训练目的是增进官兵之间生死相托的信任。尽管经过了反复的模拟训练,等到实弹射击时,官兵心里还是很紧张,不敢举靶更不敢射击,生怕发生意外。刘珪为缓解大家心理压力,第一个上前举靶,射手一班长龚拥政瞄了很久,迟迟不敢扣动扳机。刘珪平静地说:“我相信你!”龚拥政稳住心神,果断击发,准确命中目标。在刘珪的带动下,战士们争相担任举靶手和射手,顺利完成了试训任务。刘珪把战士的生命看得比自己还重要,大家都说,跟着连长搞训练有危险,但心里感到很踏实,也很安全。连队组织“传递爆炸物”训练,6人在深坑四周围成一圈,限时17秒循环传递一个已经引燃、吐着火舌的炸药包,通过读数计时,最后一人在爆炸前1秒内将炸药包抛入深坑。望着嗤嗤燃烧的导火索,有的同志流露出紧张情绪。为了消除官兵顾虑,刘珪多次担任最危险的最后一传。他的从容淡定,极大地激发了官兵的勇气。一位记者目睹这一情景,赞叹道:刘珪用担当传递正能量,收获的一定是战斗力。
刘珪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深切感悟到,每个战士都怀揣梦想来到部队,进来是块铁,出去能否变成钢,全看干部怎么带。战士一到连队,他就给每人准备一个信封,让大家把自己的梦想写在里面,由他亲自保存。2009年,战士凌名忠主动从兄弟连队调到一连,刚开始训练热情很高,没几天又吃不了这份苦。一次参加攀登训练,凌名忠爬了没几趟就累得瘫坐在地上,自言自语:早知道这么辛苦,何必折腾到这里来。刘珪激将他:“连个墙你都不爬,还能实现当特种兵的梦想?”说完径直走向攀登楼,示范了一次又一次。受到触动的凌名忠十分惭愧,从此训练越发刻苦。一年后参加军区比武,他被评为军事训练尖子,在全营义务兵中第一个入党。探家时,别人带的礼物是土特产,他却将一大包奖章证书带回了家,看到儿子的进步,父母喜极而泣。
刘珪带兵总是把自己的深情厚谊化作关爱,不失时机地洒进战士的心田。侠骨柔肠的他并不是不以人为本,并不是不讲科学,每次训练或执行任务前,他把可能遇到的危险全部分析一遍,逐一制定应对方案。归队后,询问一下有没有不舒服或者受伤的。一次,战士吴伟炜参加夜间搜索训练,一脚踏空,跌进深沟,当场晕厥。经过紧张抢救,吴伟炜终于脱离生命危险,但仍处于昏迷状态。医生叮嘱,一定要不停地和他说话,唤醒他的意识,否则会留下后遗症。漫漫长夜,凄风冷雨。刘珪紧紧地握着吴伟炜的手,一声声深情地呼唤:伟炜,你一定要挺住,一定要醒过来啊!战友们都在等着你啊!几个小时过去了,他口干舌燥,嗓音沙哑,但吴伟炜仍然没有苏醒。情急之下,刘珪强忍着眼泪失声大喊:“吴伟炜!我命令你立即醒来!”也许是真情感动了上天,吴伟炜缓缓睁开眼睛,不久又生龙活虎地出现在训练场上。2012年底,连队20名满服役期的战士,有19人联名写出申请,强烈要求继续留队,跟着连长摸爬滚打。走进刘珪连队,感受最深的是他们的强大“气场”:打仗氛围浓,官兵霸气足;危险无所惧,训练吃得苦;个个嗷嗷叫,活像小老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