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综合报道

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摘登

2013年01月24日10:22   来源:青海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协调发展是难点所在

力促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所在。我省大部分地区是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解决城乡和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必须积极推动建立与主体功能区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尤其是充分发挥城镇化在“四化”同步发展的带动作用。我们要进一步优化“四区两带一线”空间开发格局,探索多元多样的城镇化实现形式,奋力走出一条具有青海特点的相对集中发展的城镇化道路。要坚持共同富裕,持续加大对藏区和其他民族自治地方的政策扶持力度。力争到2020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57%,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重要转变。主体功能区建设呈现优势,城乡发展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努力把全省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生态文明是重要内容

力促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文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坚持生态立省战略,积极实施生态保护、节能减排、环境治理和防灾减灾工程,不断提高土地、矿产等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力争到2020年,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基本建立,节能减排实现控制目标,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大幅下降,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确立,绿色发展指数保持在全国前列,形成良好的生态宜居环境,努力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为建设美丽中国增色添彩,书写青海人民的豪迈篇章。 

政策调控提水平

提高政策调控水平,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面把握和有效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搞好逆周期调节。优化投资对发展的关键作用。增强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功能,吸引民间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加快推进“十二五”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00亿元。制定实施投资推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力争产业投资增长25%。继续加大对重要资源的勘探力度,不断提高能源资源的保障能力。大幅增加对城镇化的投入,着力提高投资综合拉动效应。用好财税金融调控杠杆。在积极争取中央支持的同时,更加注重挖掘培育自有财力,力争总财力进一步增加。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争取将我省交通运输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纳入国家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范围。深化财政支出改革,推进规范管理和绩效考核,加大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尤其是基层和边远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强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协同配合,科学调控金融资源,力争贷款增幅保持全国前列,对实体经济、涉农和中小微企业、民营经济贷款增幅高于全部贷款增幅,企业上市、发行债券和产业基金募资等直接融资实现新突破。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近年来我省物价运行的特点是上涨易、下降难。我们要完善价格调控机制,全面加强生产、流通、市场三项建设,巩固物价调控成果,确保价格涨幅控制在合理区间,为引导市场预期、深化价格改革、保障群众生活发挥积极作用。

结构调整有力度

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以推动形成新的发展方式为目标,以构筑现代产业体系为重点,努力取得更大成效。加速构筑循环工业体系。制定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行动方案。围绕培育十大特色产业的战略目标,大力培育和引进市场主体,提升三大工业园区发展水平,继续推进“双百”工程,启动百亿产业项目、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建设。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新建太阳能利用电站1000兆瓦以上。加强政策引导,分业分企施策,推动铁合金、水泥、光伏、乳制品等行业兼并重组和结构优化,加快电解铝等原料产品精深加工步伐,支持高载能企业建设余热发电和尾气综合利用项目,支持军工及配套企业加快发展,强化质量和品牌建设,整体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力争新增60家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4%。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创新现代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深入实施“旅游倍增”计划,扎实推进10个文化聚集区建设,在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融合发展上迈出新步伐。提升金融消费、网络购物、社会养老、医疗保健等生活性服务业层次,培育新兴消费热点。把握工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抓好物流园区、“三网融合”等项目。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消费贡献率提高7个百分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推进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深入实施50个重大技术进步项目,推动“123”科技工程的重点转向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和企业研发中心,全面推进“1020”农牧业科技工程,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基地,进一步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

城镇化建设领未来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带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努力在促进城乡区域互补互动、一体化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强化“三农”基础地位。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将农村种粮补贴由每亩45元增加到75元。着力打造一批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种植、养殖、制种基地和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基地,支持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水平。全面加强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黄河沿岸水利综合开发和浅山干旱地区水利综合工程。力争完成水利投资53亿元、农牧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制定全省城镇化发展规划。启动西宁新区和格尔木新区建设,加快海东撤地建市和中心城区建设,提升州府所在地城镇质量,推动大通等资源枯竭型城镇转型发展,促进特色小城镇以及新型农村社区个性化发展。实施一批市政道路、桥梁、供水排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园林绿化和信息化等公共服务项目,提升人口集聚区承载能力。着眼破解“双二元结构”,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发展一批县域产业集中区,重点培育1000家中小微企业。力争全省城镇化水平提高1.5个百分点。加强生态保护建设。制定生态文明先行区行动方案。启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祁连山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湟水流域百万亩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加快推进青海湖、湟水流域、柴达木等区域的生态建设,提高生态工程覆盖面。坚持先行先试,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生态监测评估和考核体系,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深化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完成节能减排和环境整治年度任务。推进湟水流域由单一治污向集污染防治、生态建设、景观休闲和防洪泄洪为一体的综合治理转变,力争“十二五”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效,兑现还青海人民一条清澈母亲河的庄严承诺。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