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民生视线·2013民生对话·公共交通:公交优先,还要再努力

——对话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司有关负责人

记者  左 娅

2013年01月18日08:2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少空气污染,选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倡议越来越响亮。实际上,公共交通也的确是绝大多数群众出行所倚赖的主要交通方式。然而,尽管这几年公共交通线网规模不断扩大,地铁、轻轨、快速公交系统等不同公交服务方式不断出现,但与其他发达国家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相比,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仍然比较滞后,等车时间长、行车速度慢、乘车环境差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如何让公交出行更便捷、更舒适,让人民群众愿意乘公交、更多乘公交?本报记者就此独家对话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司有关负责人。

公交服务能力与百姓出行需求差距大

脸皮厚的等两三趟车才能把自己“塞”进车,脸皮薄的等四五趟也挤不上去

据测算,到2015年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年需求总量将达到1100亿人次

【镜头】姚女士住在北京回龙观,工作单位在东四十条,坐地铁上下班更快捷。可开车仍然是姚女士首选。“早晚高峰地铁太挤了。有次我在裤子后口袋揣了包巧克力豆,下地铁一看,竟然挤碎了小半袋。”姚女士告诉记者,“有的地铁站常常不得不限流,顺着围栏在地铁站口绕半天才能蹭进站,人多的时候中途想退出去都难。进了地铁站还是排队,脸皮厚的等两三趟车才能把自己‘塞’进车,脸皮薄的等四五趟也挤不上去。冬天穿得多还好一些,夏天女生挤地铁真的很尴尬。我宁愿开车在路上堵着,也不想为挤车失去起码的尊严。”

记者:近几年,为了缓解交通拥堵,政府下了很大力气加快公共交通建设。比如北京每年都有新的地铁线路投入运营,公交车发车频次也明显提高了,可为什么公交地铁还是这么挤?

有关负责人: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供给能力与需求不相匹配。坦白讲,这几年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速度是比较快的。以地铁为例,新中国成立以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内地只有北京一个城市有地铁,而北京很长一段时间只有两条地铁线路。北京第三条地铁线路(13号线)于2003年开通,也就是最近不到十年的事情。可你看这两年,北京地铁运营线路图改了一版又一版,现在已经有十几条地铁线投入运营,从城里一直覆盖到郊区。2011年底时全国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长度就比2008年翻了一番。

但这几年城市公共交通的需求总量也在快速增长,需求压力不断加大。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镇人口越来越密集,每年有1000多万人口从农村转入城市生活,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也日益旺盛。另一方面,城市规模在迅速扩大,居住区和工作区的距离越来越远,使得居民的出行距离显著增长。2011年,全国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客运约为787亿人次,比2008年增长了28%。但据测算,到2015年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年需求总量将达到1100亿人次。面对如此巨大的交通需求,加上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历史欠账较多,目前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还有较大差距。

记者:为使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尽快满足老百姓的出行需要,我们要解决哪些问题?  

有关负责人:一是要加快确立公共交通的主体地位。目前全国大部分中心城市公交出行分担率平均不足30%,中小城市平均约10%,与国外同类城市相比差距较大,公共交通在缓解交通拥堵、促进城市交通节能减排等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二是我国公交站点、场站、枢纽等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欠账比较多,应尽快补上。另外,行业发展政策也急需完善。公交发展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补贴补偿“一事一议”现象较为普遍,企业经营困难,职工待遇偏低,队伍不够稳定,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我们需要尽快为城市公共交通市场准入、资金投入、土地开发、路权优先、运营管理等提供法律法规保障。

下一页
(责编:杨丽娜(实习)、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