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综合报道

“八个必须”凝聚共识

2013年01月16日16:19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90余年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党领导人民群众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历史。

在革命时期,毛泽东鲜明地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建立,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扫清了障碍、提供了保障。

1956年党的八大通过决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求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因此,党的工作重点是领导全国人民搞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以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这一判断非常可贵,符合我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符合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可惜的是,此后一段时间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出现了反复,发生了曲折。

事非经过不知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达成了这样的共识,那就是党中央反复强调并在十八大报告中再次重申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我们一定要坚定这一信念,不动摇、不折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领导人民起来闹革命,就因为在三座大山统治下的旧中国不仅公平正义缺乏,更无和谐可言。为此,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明确指出:“许多不公平的事情要逐渐走向公平。哪一天都有不公平的问题,因此我们哪一天也要解决问题。”

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的建设时期,为了“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会繁荣发达,党会经常保持活力,人民事业会欣欣向荣,中国会变成一个大强国而又使人可亲”,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和表现形式的分析,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其目标是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这一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正是社会主义中国既强大又可亲的写照。

可亲意味着和谐,当然其中并不是没有矛盾、没有冲突,重要的是要正确认识这种矛盾的性质并采取正确的解决方法。毋庸讳言,在一段历史时期内这个问题没有处理好。教训也是宝贵的财富。

拨乱反正后改革开放的历程,是“事情逐渐走向公平”的历程,是中国变成一个强国而又亲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的过程。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认识来之不易,信念贵在坚守。公平正义、社会和谐,一定要成为我们锲而不舍、不断追求的目标和信念。

(责编:杨丽娜(实习)、常雪梅)


相关专题
· 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纠正“四风”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