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经济热点:网购让我又爱又怕

2013年01月14日08:4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经营者说

广州服饰品牌“茵曼”通过网上销售实现跨越式发展

“触网”:有动力,也有压力

 记者  王  珂

“触网”好处非常明显

降低成本、满足消费者需求、缩短存货周转时间、扩大销售渠道

广州市汇美有限公司旗下服饰品牌“茵曼”近年来通过网上销售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1年“双十一”,“茵曼”实现销售收入1787万元;而2012年“双十一”,“茵曼”销售收入超过了7000万元。

“对经营者来说,‘触网’的好处非常明显”,“茵曼”公关部副主任一霄说,“茵曼”能取得这么好的业绩,跟线上渠道在降低成本、满足消费者需求、缩短存货周转时间等方面的优势密不可分。

跟线下经营品牌相比,“茵曼”每年约占总销售额10%左右的广告费算是比较低了。“线下广告如果不到一定数额,很难对销售起到明显拉动作用。而在线上,很多广告甚至是‘免费’的——通过公司微博甚至老客户的微博就可以对产品进行推广。”

另一方面,产品流通费用也更低。“茵曼”每单业务的快递费用是10元左右,而传统线下的流通,不仅要配车、配人,还要辗转生产地、省级代理商、市级代理商等多个环节。同时,线上经营省去了实体店铺租金。“试想,在一线城市租一个100平方米店铺的租金要多少钱?何况在线下,不会只有一家店面吧?” 一霄说,线上企业的资金成本也更低,线上企业回收资金时间在7天左右,而线下经销商的结款时间短则一个月,长的需要一个季度。

在成本降低的同时,线上品牌还能更好地契合消费者需求。只要产品生产出来,线上企业就马上可以拍下照片放到网上供消费者选择,比线下从工厂到零售店的周期要缩短很多。这意味着,线上企业可以对消费者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及时推出新产品。“目前我们每周会上线1—2次新品,每次40—50个款式,这对于线下商家来说很难实现。”

对于更多企业来说,电子商务最大的作用还是体现在“渠道”性上。

去年外贸市场总体不算景气,为增加竞争力,不少企业尝试利用电商平台开展业务。“通过‘越南中国商品网’的电商平台,我们进一步开拓了越南市场,12月订单量明显增加,月销售额增加90万美元,企业利润达6%,比原来提高了1—2个百分点。”香港博世达实业有限公司CEO聂耳祥说。

农副产品网销化也渐成趋势。1月8日,淘宝网全国首家县级特色馆“特色中国——遂昌馆”正式上线。网站集合了浙江省遂昌县原生态农产品、美食、竹炭、高山茶等特色商品,为涉农供应商、农业专业合作社等产销方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一站式”平台。对于消费者来说,遂昌烤薯、竹炭花生、即食笋、菊米等各种美食可在“遂昌馆”一“网”打尽。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遂昌的果农、菜农只需坐在电脑前,把自己生产的农副产品挂到网上,就可以销往全国甚至走向世界。”来自遂昌的一位农副产品经营者说。

也带来压力和挑战

定价的压力、诚信经营的压力、资源整合的压力、信息系统的压力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张周平认为,电商发展在给生产经营者带来利好的同时,也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在商场之间比较商品价格需要很大的时间成本,而网上商品价格透明,比价也很方便,这对生产者来说意味着更大的定价压力。

消费者网上购物最终选择哪个商家,除了比较价格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关注卖家诚信度,而这些都可以在店面网页随时查询,这对店家的诚信经营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于线上商家来说,资源整合的压力也更大。比如,线上商家的发货不是集中的,而是对单个消费者的分散发货,有的还涉及到退换货,这部分工作量非常大。想要保证每个消费者都能及时收到满意的货物,在资源整合上必须下大功夫。” 一霄说。

此外,跟线下销售相比,线上销售对信息系统的要求更高。“必须实现人机智能协同,精准了解自己的存货情况,否则会出现商品超卖等问题,影响消费者对店铺的评价”,张周平表示。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杨丽娜(实习)、程宏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