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14日08:4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消费者说
北京某公司白领李小燕网购6年,她说
网购:有热情,也有“险情”
记者 赵展慧
从2007年6月在淘宝上拍下第一个订单至今,我在网上既买过几毛钱的扇坠儿,也买过上万元的家电。网购实惠便利,我和很多人一样,已经养成了戒不掉的“网购瘾”,但其间也着实“险情不断”,盼望政府加大监管力度,让网购环境更规范。
一盼:质量更好
曾买过T恤,料子却薄如纸;买过新空调,却是旧空调装上新外壳
网购商品的质量,在我眼里是最重要的。在网上挑选商品最大的弊端,就是看不到实物,商品质量没保障。有一次,我网购了一件白色T恤,图片挺美,拿到手一看,料子薄如纸,几乎全透明。我在网上买过的“最大件”——一台新空调,到货后发现外壳是“新颜”,内里却是“旧貌”。可能有人会说,一分钱一分货,网购时不要贪便宜。可网购经历告诉我,事实并非如此。标价不菲的假货有时反而更有“底气”,冲的就是消费者“是假的不敢卖这么高价”的心理误区。
吃过几次亏后,我开始尝试“抄码网购”,即先到实体店挑选、再找网上代购。刚开始几次效果不错,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再小心翼翼也有“中枪”的时候。我相中一双品牌鞋,网上代购价格是专柜原价的九折,基本是会员价。结果拿到鞋一看,商标粗陋,味道刺鼻。无奈之下我只好硬着头皮上专柜求证,专柜店员一眼就看出是假货,却也无奈地表示无法出具证明。面对愤怒的我,网店店主凉凉地来了一句:“没有商场证明,凭什么说我们卖的是假货?”看来,一些网店看似铁铮铮的承诺——“专柜验货,假一罚十”也不过是句空话。
网购也是市场交易。希望有关部门像监管实体市场一样规范网络市场,对网络卖家的责任和义务做出明确规定,制定操作性更强的奖惩措施。此外,还要为网购消费者开辟更多的投诉渠道。
二盼:支付更安全
身边朋友曾遭遇过账号被盗、资金丢失的事情
网购过程中更让我害怕的环节是网上支付。买到假货,最多只是损失了一笔钱,但如果因为网购而导致银行账号被盗,账户里的钱就很可能全部被盗取。从网购开始之日起,我就不敢大意,不仅积极使用银行提供的“U盾”、短信接收校检码等各种加密手段,还专门设置了一个只供网络购物的账号,从不放太多钱在里面。这样,即使被盗,也不会有太大损失。
虽然自己没有遇到账号被盗、资金丢失的事情,但身边有朋友遭遇过。每次听到这样的消息,我的心都一惊。虽然我总是将自己的小技巧告诉他们,但是否有用,我心里也没底。最近手机上来自网店的垃圾短信越来越多,显然,我的个人资料已经毫无“秘密”可言了,那网络支付的安全性还有多高?
期盼有关部门能采取有力措施保障网上支付安全,同时也希望能从金融机构、媒体上获取更多网上安全交易知识。
三盼:快递更靠谱
快递不快令人头大,快件被粗暴对待也屡见不鲜
快递是网购的重要一环,但快递不快令人头大。在最近的“双十一”、“双十二”网购高峰,同城快递竟然也要一周才到。一次我网购水果,快半个月才姗姗而至,可店家与快递互不承担责任,此后我再也不敢尝试网购生鲜。
快件被粗暴对待的事儿也屡见不鲜。上大学的时候,我们要在校门附近集中领取快递,常常看到自己的快件从车上被快递员直接抛到地上。有时人多货杂,快递员也不核对取件人身份,冒领现象也时有发生。
现在,遭遇快递遗失或延误,消费者只能向快递公司申诉,希望有关部门能建立一个第三方投诉受理机构,这样投诉受理的速度会更快,解决办法会更多,对快递公司的约束力也会更强。当前,快递行业良莠不齐,希望政府能出台更严格的准入退出机制,让“黑快递”没有立足之地。
听说,最近有关部门正在就《支付机构互联网支付业务管理办法》、《网络零售管理条例》、《快递市场管理办法》等草案向全社会征求意见。能否尽快出台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我们这些网购达人们拭目以待。
上一页 |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