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综合报道

民众共识:改革是最大的机遇

2013年01月14日10:21   来源:半月谈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路径探索:传统产业如何转型

记者深入辽宁、浙江、江苏的四家企业调研,发现在机床制造、服装加工、输变电绝缘子生产领域,这些传统制造企业,在生存和发展的压力面前,抢抓机遇,瞄准本行业最新发展趋势,主动转型升级,趟出了不同的路径。

路径一:打造“全产品生命周期经营”商业新模式

卖机床可以像卖汽车一样开4S店。

2011年,沈阳机床集团在完成9.4万台销售量、成为全球第一大机床生产企业后,没有选择扩大生产规模,而是将发展目标瞄向了以开设4S店为标志的生产性服务业。

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关锡友告诉记者:“当市场基本饱和的时候,增量的生意是不可持续的,企业这时要转而对散落在整个市场中的存量机床进行服务改造升级,发掘这个潜在的巨大市场空间。”

据一项针对国外先进制造企业的跟踪调查显示,如今以市场服务为辅助的环节所创造的价值,已经开始超过主体生产制造所创造的价值。

机床的4S店并不是简单的售后服务,它的诞生意味着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在这样的4S店里,沈阳机床给客户提供的是全流程解决方案:通过金融性服务,回购用户二手机床,运用新技术进行再制造。

从2005年8月在浙江宁波建立了我国第一家机床4S店至今,沈阳机床先后在浙江、广东、湖北、陕西等地设立了18家机床4S店。

关锡友说,凭借掌握的核心技术和完善的营销服务网络,利用金融工具,就可以向工业服务商转变。“就像美国苹果公司一样,最大的优势不是卖手机,而是卖内容,卖服务。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的工厂将不再扩大,而是将发展的目光投向技术、研发、市场,这就是未来发展的机遇。”

对此,辽宁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卢松认为,沈阳机床的“全产品生命周期经营”的新商业模式,作为一种一头连着制造业,一头连着服务业的产业发展方式,将大大发挥我国现有产业基础优势,未来这也是产业调整的重要方向之一。

路径二:专注品牌建设,变“夕阳”为“朝阳”

从小作坊到中国女装十强。

浙江雅莹服装有限公司专注于服装行业,不断跟踪市场需求变化,20多年来通过三次主动转型,成功化解了三次生存危机,从一家村办服装小厂,成长为引领传统服装业转型升级的样板企业。

雅莹董事长张华明谈起企业的发展历程,感慨良多:企业的每一步转型,都与国家宏观形势发展密不可分。1988年企业创办之初,正值外向型经济发轫之际,当时企业只是贴牌生产男士衬衫,钱赚得辛苦,而且很多时候“为他人作嫁衣”。

1997年,企业放弃外贸加工业务,注册自有商标“雅莹”,并开始拥有自己的服装设计师。之后,雅莹从丝绸制品转型生产四季女装。虽然转型之初,公司一度内外交困,但雅莹还是坚持大规模培训一线生产员工和营销人员,强化产品的创新能力。结果到2005年市场需求规模大增之际,公司整体实力上了一个大台阶,而同期浙江当地有数家同类丝绸制品企业却因转型缓慢、关门倒闭。

如今,跻身“中国十大女装品牌”的雅莹,已将服装业从传统制造业领域延伸至时尚服务业领域,并逐渐攀至价值链的“塔尖”。2011年,雅莹零售总额突破30亿元,雅莹品牌的时尚精品店遍及全国各地。2012年上半年,在服装行业整体下滑的情况下,雅莹逆势上扬依然实现了15%的同比增长 。

浙江省社科院副院长葛立成认为,所谓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只是相对的概念。在一个产业中,产品升级是无限的,只要善于发掘、培育、引领日益增长的市场需要,就可以成为朝阳产业。浙江雅莹三次转型塑造了自有品牌,创造出传统产业发展的新空间。

路径三:嫁接信息化技术让传统产业在颠覆中新生

运用信息化技术,互联网“小裁缝”颠覆了传统服装业的生产方式。

打开手机面对自己拍摄,上网登录专门网址,上传刚刚拍下的标准照;远在无锡的服装厂,接到照片订单后,30分钟内即可完成成衣制作,48小时内可运抵北京……无锡吉姆兄弟时装定制公司通过信息化技术,使传统制造业解决了订制与效率的矛盾。

前西门子家电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45岁的吉姆兄弟公司董事长吴建科创业并非一时冲动。虽然高度同质化竞争使传统服装生产企业步入困境,但潜在的个性化定制的市场需求也很明显。

吴建科的目标很明确,攻克快速生成远程订制衬衫的生产工艺流程。远程订制的关键环节是创建人体数据模型,而吉姆兄弟公司的数据来源于两年多来免费为人们量体而收集的数万个样本。

通过人体两维照片准确获得人体三维尺寸并非易事。2011年7月27日,吴建科清楚地记得这一天,他的团队花费一年多时间攻克了原创的数字成像还原技术。现在顾客只需提供正面和侧面两张照片,电脑就可以通过人体二维照片准确获得人体三维尺寸,再与企业数据库里的海量个人体型数据对比,随后调出匹配的板型并进行数字化裁剪。

如今,这个只有百名员工的高科技服装企业订单源源不断,不但拥有了自己的固定顾客群,而且还在全国多个大城市开设了品牌店。

江苏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包锦球认为,传统产业同样可以有高技术因素,信息化可以使任何产业领域都产生强大的竞争力,并通过重塑行业生产模式,给企业以更大的创新想象空间。

路径四:自主创新让小厂变身领跑“黑马”

“要攻,就攻最难的!”自主创新让1996年创建于苏中乡村的民营企业——南通神马电力,一路奔腾发展成为绝缘子产品的全球龙头企业。

从行业的追赶者到全球的领跑者,神马只用了十多年时间。

神马电力实现迅速超越,走的是一条迥异于同行企业的发展之路——绕开行业的传统产品,从填补行业空白领域入手,通过科技创新,觅得发展商机。

创业之初,神马电力就通过两年艰苦攻关,自主研发新型橡胶件填补了国内空白,解决了电站设备老化渗油的大难题。小厂子解决了老难题,订单雪片般飞来,神马的产品迅速占领了全国80%的市场。

在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神马电力董事长马斌思考着从成功中得到的启示:“不要做别人已经很成熟的东西,一定要去发现新问题,做填补空白的产品。”

两年后,全球首例特高压正负800千伏复合支柱绝缘子在神马诞生。这项技术不仅支撑了我国特高压电网的建设,也奠定了神马在全球外绝缘行业的“首席”地位。而在特高压复合绝缘子的研发过程中,神马电力自主研发的组织管理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江苏省副省长史和平认为,产业升级到高端,只能依靠自主创新。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搭建起让科技人员大显身手的舞台,真正将行业顶尖专家为我所用,成为企业转型成败的关键。(记者 凌广志 刘健 张道生 李伟 王振宏 徐寿松 任鹏飞 唐卫彬 郭奔胜 徐俨俨 陈晓虎 周立民 刘扬辉)

(责编:杨丽娜(实习)、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