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龚金星 汪志球
2013年01月09日08:0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有指标,有法律,创新生态机制长远发展
去年11月27日,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又一次在全国率先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
2007年,贵阳组建全国首个环保法庭、环保审判庭,统一司法管辖权,充分运用法律武器惩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环保“两庭”成立以来,受理各类环保案件589件,审结582件。近日又筹建市人民检察院生态保护检察局和市公安局生态保护分局,这样的司法体制“首创”,给环境违法者极大震慑。
2008年,贵阳率先出台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包括生态经济、生态环境、民生改善、基础设施、生态文化、政府廉洁6个方面共30多项指标。生态文明从抽象理念一下子变得看得见、摸得着、干得来,让干部吃下“定心丸”。
2009年,出台国内首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性法规,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重大决策纳入法制化轨道。此后,《贵阳市生态公益林补偿办法》等多部“绿色”法规陆续出台。生态补偿机制已兑现资金10.44亿元。
聚全球智慧,建生态文明。贵阳连续4次举办的“生态文明贵阳会议”,成为交流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知名会议品牌。
努力不断,成绩斐然。2009年,贵阳被国家环保部列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2010年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低碳试点城市,目前正全力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一个科学发展的贵阳,一个社会和谐的贵阳,正大步走来。
上一页 |
相关专题 |
· 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