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商 旸
2012年12月10日08:5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种地喂猪能否发家
向规模经营要效益,用专业合作抗风险
于以江老汉今年52岁,“拾掇了几十年的地”。2007年年底,他拾掇的土地增长了几十倍。
“激增”的土地是租来的,他每年要给900名村民交租金:每亩700斤小麦。
2007年年底到2008年年初,于以江所在的河南商丘市宁陵县阳驿乡后陈村,通过返租承包的方式,将全村各户1200亩耕地的承包经营权进行流转,以公开招标形式确定返租承包的主体,并成立包括于以江在内的7人农业合作社进行经营。
土地被集中之后,出现过获得经营权的人以高出村民租金数倍甚至十几倍价格,转租给外来的企业情况。
后陈村也有一部分土地被转租。北京鼎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每亩土地1000斤小麦的价格,转租约400亩土地用于建设蔬菜大棚。
“我们的办法是公开透明。在承包人和转租企业协商达成租金之后,即向全体村民进行通报,最后经过全体村民同意。”后陈村村支书于博说。
农业合作社对集中后土地进行了统一规划,保证种植面积,便于机械化耕作和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目前每亩土地比传统种植模式效益提高了3到5倍,粮食和其他农业作物的生产得到保障。
“之前我承包5亩地,一年收入不过几千块。现在集中耕作,支付租金后纯收入有五六万。”于以江说。
而对于“失掉土地”的李凤林来说,增收据称更有保障。
李凤林在村里的蔬菜大棚中“打工”,成了“农业工人”,每月有1800元的基本工资。如果负责管理的大棚效益好,可以拿到最高30%的提成。“比自己单干收入高多了。”李凤林说。
如何让商丘全市从事农业生产的239万人实现稳步增收,关系到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通过土地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已被看成是新的制度保障。
而规模经营保障增收,也可以通过农民之间的专业合作形成。
39岁的魏新建加入商丘养猪业协会之后,感觉越来越踏实了。
2006年上半年猪价大跌,平均一头猪要亏掉150元。魏新建一看到猪越长越大就心里发慌。
在大多数养猪户的惶恐之中,商丘睢阳区人高星发起成立了商丘养猪协会,规模化效应增强了抗险能力。
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上半年,猪价再次跌入波谷。养猪协会与东北玉米供应商达成协议,以每斤便宜两分钱的价格为全体养殖户购进饲料,又与上海和南京等地的大型屠宰场直接签订收购协议,并在全市范围内调配商品猪,帮助收购企业集中装车外运,减少运输成本,换取收购企业降价让利。
最终,养殖户保住了每头猪40元的“利润”。现在,魏新建的猪舍每年能出栏种猪和商品猪2000多头,收益在40万元左右。
上一页 |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
· 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