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综合报道
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

贵州毕节试验区24年践行“三大主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2年12月02日17:07   来源:贵州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一曲由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海雀村苗族同胞自发创作的山歌视频《毕节试验区四季歌》在网上传开后,短短两周,点击率突破300万次,成为网络热词。
  “春季里来气象新,新气象里想亲人;三大主题来引领,他和我们心贴心。夏季里来飘彩云,开发扶贫惠民生;闯出毕节新模式,城市乡村面貌新。秋季里来好收成,生态建设展文明;山上栽满摇钱树,山下修起聚宝盆。冬季里来雪纷纷,人口控制要记清;政策落实制度好,娃娃优育又优生。试验区来往前奔,同德同向又同行;洞天花海美如画,科学发展万年春。”

  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海雀村群众对党的感恩之情,引起毕节广大干部群众的强烈共鸣。海雀村今昔的巨大变化,是毕节试验区历经24年试验探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动缩影。

  这是现在的毕节:

  高高的乌蒙山,“大风车”飞转吞风吐电。韭菜坪、百草坪、西凉山、马摆大山这些离天最近、狂风劲舞的地方,成了贵州新能源开发的主战场。

  深切的乌江谷,长堤锁住滚滚水龙。洪家渡、引子渡、索风营梯级电站的建成,与金沙、纳雍、黔西、大方等地的火电一道,奏响了“西电东送”凯歌。而今,贵州省投资最大、覆盖面最广的夹岩水利枢纽工程又开工在即,黔西北人民将“水梦”成真。

  春天的百里杜鹃,一派姹紫嫣红;冬季的草海,成为黑颈鹤南来避寒的天堂。在毕节这片多彩的土地上,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全面展开,一项项民生事业蓬勃发展。

  这是过去的毕节:

  上世纪80年代末,毕节2.7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文盲半文盲人口超过一半;生态脆弱,水土流失面积达62.7%……

  天翻地覆的巨变,源于24年前开始的先行先试:1988年6月,由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倡导,经国务院批准,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主题的贵州毕节试验区建立,随后,又增加了“人口控制”的主题。高瞻远瞩的决策开启了意义深远的试验,从此,毕节各族人民矢志不渝地沿着这条道路迈步向前。

  这是前无古人、目光长远的试验。毕节的探索和实践,为我国贫困地区乃至更大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超前性试验,也昭示出科学发展的强大生命力。

  24年攻坚克难,毕节,这块科学发展的“试验田”“换了人间”:生产总值翻了41倍,综合实力由全省挂末跃居第三,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3倍,森林覆盖率从8.53%上升到41.5%,少出生人口150万,劳务输出150万青壮年……

  “毕节试验区的建立,是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创造性地贯彻中央大政方针,坚持从贵州实际出发,着眼长远、服务全局、创新思路,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贯穿了科学发展的探索和实践,充分体现了胡锦涛同志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亲民情怀,放眼未来、勇闯新路的进取精神,突破难点、推动全局的战略眼光,海纳百川、合力攻坚的宏伟气魄,深入群众、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2011年5月,时任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同志说。

  “毕节试验区24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当年的战略构想是具有远见卓识的重大战略决策。以‘三大主题’为核心的毕节试验区科学发展新思路,为西部贫困地区实现跨越发展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也为当代中国的科学发展提供了生动的实践参照。”贵州省委书记、省长赵克志同志说。

  从地理上讲,毕节是个“小地方”;从试验的角度说,毕节做出了“大文章”。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毕节试验区这篇“大文章”又将翻开新的一页。

(责编:方蕊娟、谢磊)


相关专题
· 学习与实践——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