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攻坚:科学发展展示强大生命力。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各民主党派中央24年如一日帮扶毕节,形成了以统一战线助推科学发展的“毕节模式”
海雀村群众自发创作的《毕节试验区四季歌》,不仅表达了“三大主题”的实践成果给群众带来的欣喜,也体现了统一战线帮扶毕节科学发展“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的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之举。
翻开历史档案,有这样的记载——
1986年、1987年,各民主党派有关负责同志汇集贵州省举办“智力工作会议”,提出要选择相应区域开展智力帮扶,受到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
1988年4月,胡锦涛同志在京邀请中共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座谈,并代表贵州省委、省政府,邀请他们对毕节开展智力支边工作,指导毕节的改革试验与发展,与会同志欣然接受邀请。
中国共产党人与各民主党派肝胆相照、携手并肩,共同攻坚克难,向贫困宣战,探索科学发展的伟大壮举,从毕节试验区建立开始,就这样在试验区展开了。
科学发展润乌蒙,穷在深山有远亲。24年来,在中央统战部的组织协调下,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以及专家顾问组主动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携手扶持、全力帮助一个地区,倾注感情之深,持续时间之长,帮扶范围之广,参与专家之多,前所未有。他们为试验区的改革发展谋大计、献良策,帮助制定发展规划,促成了铁路、公路、电厂、机场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建设,形成了以统一战线服务科学发展的“毕节模式”,为推动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全省和试验区各族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
2010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统一战线参与支持毕节试验区建设联系会议上,为了加大对毕节的帮扶力度,统一战线参与支持毕节试验区科学发展的“毕节模式”被确定为“同心工程”品牌。
同心帮扶,民生为本。24年来,各民主党派中央以“助推发展、智力支持、改善民生、生态建设、示范带动”为内容的五大“同心工程”为载体,干部和专家们走遍了毕节的山山水水,在这片智力、财富“干涸”的土地上,扶贫扶智,治穷治愚;穿针引线,输血造血;把脉问疾,授人以鱼;科学发展,谋划未来。
同心同力,壮大队伍。在中央统战部和各民主党派中央的牵线搭桥下,目前,“同心工程”队伍已经从过去由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发展到北京、天津、上海等东部10个省区党委统战部,全国知识界、东部企业界的精英人士。
同心化雨,铁树开花。在统一战线倾力帮扶下,毕节试验区的一个个贫困山村旧貌换新颜,一大批项目落地,一大批干部外出培训,增强了发展的造血功能。仅今年以来,“同心工程”在毕节参与实施的项目就有198个,涉及资金750多亿元。
“巍巍乌蒙,毓秀迤那。民族聚居,其乐融融……中南海亲切批示寄深情,省委书记夜宿农家访寒苦。部门帮扶,上下联动。恩惠威宁,情满迤那……”这首刻在迤那镇合心村生态广场上的“合心赋”,生动见证了毕节各族干部群众在党中央和贵州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国家各部委等各级各部门的“同心帮扶”下,在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中,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的决心与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