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全国基层团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

陕西驻京团工委:用“大秦之腔”组织凝聚服务在京陕籍青年

2014年04月29日15:3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关键词】驻外团组织、陕西驻北京、服务青年、创新活动形式、秦腔、乡情

2010年7月31日陕西驻京团工委正式成立,随之以“走进去,请出来”的模式,凝聚起了陕籍在京优秀青年,通过送文化、搭平台、建网络等多种途径,时刻温暖着广大陕籍在京务工青年的心。

下午,金秋的艳阳照在位于北京市双桥路临24号的小院屋顶,一排排蓝色铁皮厂房显得格外醒目。刚一进院门,咿咿呀呀清脆的戏曲声就传至耳边。今年刚满30岁的陕籍秦腔演员买广华带着中国青年网的记者们来到演员们的排练现场,与秦腔都是“第一次亲密接触”的记者们对什么都感到新鲜好玩:小伙儿如何反串的花旦粉妆玉琢,英俊小生怎样潇洒倜傥,人到中年的须生为何一身正气,一身俏的媒旦举手投足都尽显滑稽,一张张经典的面孔让大家一看就乐呵起来……“保护和传承家乡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责任。”今年25岁的陕西青年张鹏是个秦腔 “小”票友,但只身在北京,怎么才能痛快地唱一唱秦腔呢?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得以加入了现在的小家——“大秦之腔”北京青年研习社。

“2011年11月,我上网时无意间看到一则招秦腔演员的消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就和社里联系了。”刚开始的加入并不顺利,但波折抵不过张鹏对秦腔的喜爱,“当时几位老师让我唱了一段,结果全都摇头,我几乎崩溃了。但又想到,作为一个陕西青年连自己家乡这么优秀的传统文化都不懂,这也太可笑了吧。” 很快,一年的时间过去了,经过自己的刻苦训练和老师的专业指点,张鹏已成长为社里的“台柱子”。“从去年加入以来,我每个周末都会来这边参加节目排练。自从有了团组织搭建平台,日常演出、参加比赛等机会也越来越多,大家都感觉生活丰富多彩起来了!”

2010年7月31日陕西驻京团工委正式成立,随之以“走进去,请出来”的发展模式,探索用青年组织来凝聚陕籍在京优秀青年,而“大秦之腔”北京青年研习社成为了第一批入选对象。

研习社的演员们总是不避寒暑,勤学苦练。或拜师学艺,或私淑名家,演艺水平日臻成熟,一场场颇具陕籍风味儿的秦腔从他们中间逐渐传播开来……从陕西电视台的《秦之声》到中央电视台的《戏曲采风》、从高校礼堂到走进商业剧场、从“陕西秦腔文化周”座谈会到社区艺术节的联欢大舞台……处处都留下了研习社成员的身影与充满陕西文化精髓的秦韵之声。

其实,这只是陕西驻京团工委有效凝聚陕籍在京青年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陕西驻京团工委广泛联系在京的陕籍团员青年,联系陕西在京建筑劳务公司5家,联系陕西在京餐饮企业57家;通过网络平台联络“北京秦人网”、“陕西老乡会北京社区”共联系到陕西籍在京青年网民1万多人。 “走进去,请出来”是团工委始终不变的原则,这让广大在京陕籍务工青年感受到了团组织的存在,感受到了党组织的关怀,让在首都工作生活的陕西籍青年找到了回家的感觉。

2012年10月30日、丰台区万丰路千禧中心广场,2012来京务工青年百场电影放映暨“周末剧场”活动闭幕式为餐饮、建筑、商铺等陕籍在京青年送去了文化大餐。

2011年12月18日、团中央机关礼堂,“秦声秦韵传乡情”专场演出用乡音乡剧带领在京陕籍务工青年找回了家的温暖。

2010年中秋假日、北京危改项目建筑工地,现场搭台、鲜活表演,不能合家团圆的中秋驻京团工委打造了在京陕籍建筑青年的第二个家。

……

这些看似特别寻常而简单的活动,却无时不刻地温暖着陕籍在京务工青年的心。

“虽然我们都是兼职的团干部,但一定会处理好本职与兼职的关系,合理分配工作精力;尽全力做到让广大陕籍务工青年融入北京,让驻京团工委成为外出务工青年心中的“娘家人”,引导好广大陕籍在京务工青年立足岗位,干一行爱一行,为首都和谐建设贡献最大力量。”

正如团工委书记党宇博所说,陕西驻京团工委切实发挥自身特长,用乡音乡情凝聚青年、用切实行动凝集青年,成为了外出务工青年心灵的港湾,成为了远行游子在千里之外的第二个“家”。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实习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