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棍节”前一天,在广东省直青年单身联谊俱乐部的“光棍节校园趴”上,约200名省直单身男女既紧张又兴奋地填写了一份“爱情试卷”。“试卷”设置了家庭设想、理想对象、夫妻吵架怎么解决等问题,答完“题”,女生将现场心仪男生的名字标注在试卷上。男生拿到被“表白”的试卷,仔细对比自己的答案,如果觉得合适,就把两份试卷交给“班主任”。
充当“班主任”的工作人员为配对成功的男女嘉宾精心准备了小礼物,送给女生的是一本爱情“存折”,户名为男女嘉宾的名字;送给男生的是一支玫瑰花和一张爱情小纸条。当天,31对男女嘉宾配对成功。
在省直单身青年中刮起“正能量旋风”的单身青年俱乐部,是广东省直团工委吸引、影响青年的重要抓手,是打造“找得到”团委的范例。除此之外,红色足迹党史知识竞赛、“百名大学生进机关、进企业、进基层”实践活动、资助千名贫困学生住宿费用……广东省直团工委从“软实力”切入,有别于印象中机关团建“吃吃饭、喝喝酒、办办事”的形象,构建青年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团青家园。
找得到,构建青年梦想的家园
青年需要什么?爱情、学习、运动,是省直团工委书记李田找到的答案,“情感问题是省直青年最迫切的需要,也成为团组织吸引影响青年的重要抓手。”于是,省直团工委相继成立了单身联谊俱乐部、学习俱乐部、体育运动俱乐部3个青年自组织。其中,单身联谊俱乐部帮助许多单身青年圆了“爱情梦”。
当相亲节目红遍大江南北之际,2010年七夕,省直青年单身联谊俱乐部成立了。这原本只是几个因培训而结缘的青年聊天联谊的QQ群,恰巧他们在各自单位都从事团组织相关工作,发现不少单身同事少有机会跟单位外的人接触,于是,便把熟悉的单身同事都拉进QQ群。
一名俱乐部的成员回忆,他的两名室友在他之前加入单身俱乐部,每天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QQ聊天,不和一个人聊,是群聊,时而发出笑声。有时,他好奇看看他们聊天的内容,也会开怀大笑。而更令他羡慕的是,群里有很多“美眉”。当他调到省直单位任职,第一时间便加入了单身俱乐部,最终在里面找到了幸福。
仅仅3年,俱乐部成员从几个人扩张到1000人。来自中国电信广东公司团委的徐昌华是俱乐部的群主,她告诉记者,省直单身青年交友圈狭窄,是因为有些搞技术的,工作环境封闭,周边都是男性朋友;有些加班比较多,没时间交朋友;有些是外地人来广州,性格不活跃。而这些青年都在27~30岁,会更慎重地考虑未来另外一半。“不完全统计,这样的单身青年有几千人”。
这些青年的情感问题显然需要关心和帮助,一些男嘉宾甚至会穿夹脚拖鞋过来参加活动,穿衣搭配得“像圣诞树一样”。为此,每次活动前,组织者都会细心地建议参加活动的男嘉宾搭配适当颜色的衣服,女嘉宾最好穿亮色系裙子,既显精神又柔情。许多女嘉宾在来之前难免怯场退缩,群委会送上贴心的鼓励:“就当作来认识新朋友。”
2010年圣诞节舞会,俱乐部宣布诞生了第一对情侣。现场参加活动的100多人听到这个消息,掌声雷动,欢欣鼓舞。“大家刚开始只当这是个活跃的聊天群,但没想到这么短时间内真的产生了情侣,冲击非常大。”徐昌华笑着说,“大家非常需要这样的正能量。”
去单位化、常规化、规则化,都是俱乐部的亮点。所有活动都是自发组织、参加,按照兴趣爱好分为电影、摄影等10个组,每周一次小活动,重要节点大活动。每次活动花费AA制,小活动控制在二三十人,大活动最少80人。俱乐部有严格的准入和退出标准。“不管在单位做领导还是普通员工,都要按照群的要求来办。”
截至目前,省直青年单身联谊俱乐部已成功配对31对夫妇,其中诞生了9个宝宝。
广东省编办团委则把 “创建学习型团青之家”定为目标。学习论坛、青年读书会、业务大讲堂3个学习平台,旨在培养青年“人人抢发言、人人会发言”、“站起来能说,坐上台能讲”的学习习惯。另外,省编办团委还以学历教育为突破,鼓励青年主动进修深造。他们与中山大学等高校合作举办多期公共管理学习班,多名青年干部顺利获得硕士录取资格。
去年,省直青年学习俱乐部分别举行了18次中文演讲和48次英文演讲活动,省直青年体育运动俱乐部以省直青年体育运动会为抓手,定期开展各类体育健身活动。目前,省直团工委已建立网站、微博群、QQ群、掌上工作信息平台、手机短信等信息平台,扩大青年工作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青年工作的效率。
![]() |
相关专题 |
· 中国共青团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