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让青年“找得到”、“靠得住”、“想得起”

广东省直团工委构建“圆梦”团青之家

2013年12月09日10:17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广东省直团工委构建“圆梦”团青之家

靠得住,构建青年温暖的家园

省直团工委下属团支部主要来自职业院校,近3年来,省直团工委不仅通过开展“青春助力”省直院校助学活动,资助了15所省直大中专院校的千名贫困学生1学年的住宿费用,还通过“省直院校大学生进企业、下基层”暑期实践活动,让职校学生看到“更大的世界”。

彭成恩与现在的工作就结缘于2011年的“百名大学生进机关、进企业(国企)、进基层”活动。彭成恩称得上“学生骨干”,读中专时和同学一起到广交会服务,与来自高校的大学生竞争也毫不逊色,获得了组织方的认可,为同校的师弟师妹得以去广交会服务打下了基础。后来,他因为获得广东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技能大赛英语应用技能竞赛一等奖,免试进入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就读。即使优秀,但如果不是这次省直团工委组织的实践活动,彭成恩也很难在暑假进入机关、企业体验学习。

彭成恩和同校的5个同学获得了这次宝贵的实践机会,第一步“进机关”,他们被分到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实习,当法警。“上班”的第一天,彭成恩就被严肃的工作氛围震慑住。戴警帽、穿警服,即使全副武装,仍被拦在门岗处,细细盘查才得以进入。法院的“导师”带他们参观法院,讲了3个小时的注意事项。

他们的工作,主要是学习押解犯人、维持法庭秩序、传递法律文书等。与基层法庭不同,这里审理的都是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案件,“任何工作不能出半点差错”。

这段经历让彭成恩对公务员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外人看起来公务员岗位很光鲜亮丽,但实际工作却是每天重复而辛苦的。

第二步“进企业”, 彭成恩进入一家央企体验学习,时间虽然短,但他看到了跟机关单位完全不一样的风景。“企业的工作更多元化,可以开拓视野。”

在活动的总结会上,对于这次实习的心得与体会,彭成恩心有感触地脱稿演讲了10分钟,给主办方留下深刻印象。现在,他已经成为省直团工委的一名团干部。

据统计,3年来已有超过6000名学生通过该活动到省直相关单位实习。省直团工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推荐大学生骨干实习,既让学生对省直单位有所了解,便于择业参考,也让省直单位对省直大专院校的学生素质有所了解。

“这些单位以往一半都不招收实习生,通过活动对省直院校的印象有所改观,加大了省直院校在省直单位的就业率和用工率。”该负责人补充道。

想得起,构建青年精神的家园

省直团工委35岁以下青年数近30万人,团员数超过20万人,如何号召团员青年心向党?广东省直团工委设计了红色足迹党史知识竞赛、青年马克思主义游学活动等一系列新颖有趣的方式,向团员普及党的知识,传播向上的正能量。

在广东电网,团委创新组织形式,针对劳务派遣、临时用工的团员青年劳动组织关系不在本单位的情况,该团委成立临时团组织加强管理,并充分利用兴趣小组、专业协会等社会组织,构建起基层团组织联系青年的新型纽带。还积极探索新媒体在团青工作中的应用,搭建起省、市、县三级微博矩阵群及专业微信群,打造青年交流数字化平台。

红色足迹党史知识竞赛,用专门设计的软件,以游戏的模式进行思想教育。打开游戏页面,《永远跟你走》的歌声飘荡,“红色”的界面生气勃勃。竞赛设置了建党时期、长征时期、抗日时期、解放时期、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十二五转型、创先争优等9关题目,答完题、打通关,也就完成了比赛。

这个比赛直接面向团员青年开放,不设置参赛门槛,上万名青年参与其中,获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游学活动,定位于坚定省直青年骨干的理想信念。每年,省直团工委会带领青年骨干深入社区、农村、产业园区、红色景点等地,实地听、学、考试,让青年骨干不仅知党情、国情,还通过深入社区知社情。“这是对传统教育活动的补充。”省直团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实地走访,这些知识像种子一样撒在青年骨干心间。”

另一项数百万人参与的“省直机关十大优质服务青年岗位排头兵的评选”活动,则充分发挥青年典型的示范导向作用,塑造新时期广东省直青年群体形象。仅其中的首届工作技能大赛机关英语技能大赛,就有近130家单位参加,2000多名选手参加了各单位预赛。整个评选,参赛者单位、家庭积极参与投票、拉票,投票人数超百万。

下一步,广东省直团工委将着力做好4点:抓好主业,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青年;抓好主线,在广东“三个定位、两个率先”中凝聚青春力量;抓好主题,着力推进团青之家建设;抓好主攻,用群众工作方法提升团建科学化水平。(林洁 通讯员 谢晓明)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吴斌、常雪梅)
相关专题
· 中国共青团新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